浅淡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淡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邸云光

河南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邸云光

【摘要】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稳定性,这就要求运动员赛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此本研究,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表现特征入手,逐一分析了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几种表现形态,最后给出了关于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几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赛前;心理训练;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43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102-02

一、前言

体育竞赛的实践证明,优异成绩的创造和比赛的获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体现得最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员比赛的成功与否,身体素质、技术、技能训练因素占70%,而30%属于心理训练的因素。经常有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水平。运动员的反常现象直接约束和抑制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而影响运动成绩。因此,随着运动技术,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尤其是赛前心理训练,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在重大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表现形态

1、极度紧张型。

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为过度兴奋、心理焦虑、自信心不足。时常考虑个人的得失,紧张、急躁、情绪不稳定或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在生理形态上的表现特征为呼吸急促,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颤抖,血压升高,口干渴或尿频等。有这样形态特征的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中往往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从何下手,更不能控制自己的强度,其结果是不利于技战术的发挥,必然是比赛成绩不好,无法表现出自己的原有真实水平。

2、状态淡漠型。

赛前状态淡漠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心境不佳,体力显著下降、乏力,知觉和注意过程显著减弱,不想参加比赛。训练过度疲劳,伤病长期不愈的运动员较易出现这种情况。赛前淡漠状态主要同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度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有的是因精神过度紧张反而导致抑制状态的出现。从心理上的原因来看,往往与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又没有解决的办法,缺乏顽强的战斗意志有关。例如,认为比赛结果没有希望,别人比自己的技术水平高,这种想法如果常常在头脑中萦绕就会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这种作用能自觉不自觉地促使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导致比赛失败。

3、盲目自信型。

赛前盲目自信的运动员表现为对即将来临的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不积极参加赛前训练,不认真分析研究比赛对策,或持安然的消极态度,缺乏心理准备,过高的估计本人或本队的力量。从表面上来看,兴奋性高,似乎信心十足,总相信轻易取胜,而不去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策,对面临困难或视而不见,盲目乐观地等待比赛的来临。由此产生麻痹大意.不利于运动员全力去克服困难。

4、准备战斗型。

这是一种有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运动员表现为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对面临的比赛有清楚的认识,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动作协调,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和争取胜利的愿望,这种战斗状态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有利于机体充分发挥其潜能,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因此,比赛成绩能达到或超出预期水平。

三、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

1、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使训练尽量接近于比赛实际,也称适应训练和实战训练,它是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赛前训练的方法。模拟训练的种类有语言模拟训练和实际模拟训练。语言模拟训练就是利用语言来描绘未来比赛的情况,观看对手比赛录像,介绍分析对手的具体情况,了解当地的气候和比赛地点等。实际模拟训练就是创造与比赛实际相类似的条件进行训练,如同伴模拟对手或找与对手技战术风格相似的运动员进行交流。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使运动员及时解除疲劳的训练。实践证明,进行良好的放松训练,对有效地减缓和消除疲劳有重要作用。放松训练是用一定的导语、心理暗示等手段,使运动员肌肉放松、心情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由强至弱,然后再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使其重新振奋精神,进入最佳状态。

3、表象训练。

表性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训练,他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测验前或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表象训练的形式是由外表象逐渐转化为内表象也可以说有“看电影”逐渐变为自己在“演电影”,这个电影要由最初的“无声电影”变为“有声电影”有“黑白电影”变为“彩色电影”。这个声音就是语言暗示。表象训练的内容有:第一,单个动作:一个用力的姿势、动作或一个动作环节,必要时也可放慢速度。第二,组合动作:相互衔接的几个单独动作或一个战术配合。第三,完整动作:根据运动项目不同,确定某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一个完整的动作。第四,成套动作:比赛时必须完成的整套动作过程。第五,模拟比赛:在比赛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套动作。为了获得好的表象训练效果,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表象训练的时间有三种:第一,放松训练后做——这时的表象训练会更加清楚,比较容易完成。第二,贯穿在日常的训练或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这样做虽然不容易集中注意,却更接近实际,同时还能赢得更多的表象训练时间。比如,当紧张时,可找一安静处闭目进行表象回忆,回忆自己在某场比赛获胜的过程,回忆一些引起愉悦感觉的往事和听一些舒缓悠美的音乐,也能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4、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就是让运动员用语言、手势、表情或其它暗号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意志,使兴奋或抑制过程增强。它是避免使用消极言词,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手势、姿态、脸部表情和眼神,这些都是传递暗示信息的媒介,可能影响他人的心理。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用“我充满力量”代替“我还没有疲劳”等。“默念”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采用自我暗示的目的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诱导和自我控制,造成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状态,临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5、调节呼吸节奏。

运动员过于紧张时,常有气不够喘或者吸不上气来的感觉,这是呼吸不完全造成的。这时可以采用加深或缓慢的、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来消除紧张,尤其是腹式呼吸更能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缓慢的深呼吸练习,可以使紧张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而长的吸气与短促的呼气,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

6、心理适应训练。

首先是气候、场地、灯光适应训练。教练员应了解比赛当地的气候情况,场地质量,在赛前,尽可能的安排与比赛相似的时间和相应条件的地点进行训练,使队员适应赛场环境,打比赛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其次是适应观众训练。比赛中各种喧哗、叫喊、鼓掌声及啦啦队的叫喊声,往往给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组织各类啦啦队,并予以带有倾向性的助威、呐喊,训练运动员适应观众的能力。还有适应裁判的训练。首先要教育运动员服从裁判,不受裁判错判、误判、偏判的影响,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尊重裁判。

7、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品质是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形成的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的过程。方法主要有:(1)在疲劳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2)利用不利的环境因素安排技术训练。(3)逐渐提高训练难度。

四、结论

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是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打好比赛起着决定性作用。造成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心,因此,应把心理训练列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训练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无需场地、时间、环境的约束。通过加强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的有效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赛前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体力与技能的充分发挥,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国射击射箭》

2、中固体育科学汇编,运动心理学教材

3、李克,运动的赛前紧张及其克服体育报1985—5—13

4、石岩,射箭射击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政阳仑,射击心理训练的赛前心理调节——关心应澈状态的控制陕西体育科技[J]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