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学科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学科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途径

吴亚萍

吴亚萍(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中学陕西宝鸡721599)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与思维之间是可以互动的,它们能够生成统一体,通过学习英语,能够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在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英语学科思维能力是一个层级结构,第一二三层级分别为元思维能力、思维技能和思维情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对英语学科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9-0123-01

1.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坚持学习”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其个性的优质教育为目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把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领航灯”;(4)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虽然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有所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仍有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不理想,学生学习对教材依赖性较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而且还有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选择性地使用教材。

2.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前提。所谓的英语思维品质与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有关,即我们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时候要适时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并通过科学训练强化这种转换意识,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多数人可以做得到。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育是个体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从英语学科特点和英语学科中思维的内涵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并开展有效的教学,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2.1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明确目标定位

英语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应明确英语课程中的“发展思维”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应强调“基础性”与“能动性”,中学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基础性中学英语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强调基础性,这有两层含义.关注各种基本形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现象纷繁复杂,英语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复杂、多元,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形态因而也复杂而多元的。人们往往从多种角度对思维加以分类。例如,从思维的抽象性角度看,思维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从思维活动的方式看,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者指运用先前已经获得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指能获得新知识,并能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有创见的思维。

2.2统筹安排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形成两者有机融合的综合训练体系

外语学习是一个学习用外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其中,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过程,是思维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储存的过程,即听和读的过程;输出和表达的过程,是思维将其结果转化为语言信息的过程,即说和写的过程。听说读写的过程,既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发展思维的过程。语言训练离不开这个过程,思维训练也离不开这个过程。同时,“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学科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该学科领域中怎样的思维是好的思维。因此,只有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纳入这一过程才可能达到二者的统一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然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几种偏向:一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偏重机械操练、背诵记忆等低层次思维活动,压制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难以培养学生用外语吸收和表达思维的能力;二是企图跳过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直接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言做事、完成任务,培养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偏向既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克服上述偏向,我们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与思维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可操作化思路,从语言知识体系与思维体系的内在联系出发,确定既符合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发展规律,又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综合训练体系,纵观全局,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从而既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的本质特征,又使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

2.3遵循外语学习的思维规律,建立清晰、合理的外语教学逻辑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学习外语的思维模式。外语学习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感知语言材料—归纳语言和语用规则—灵活运用规则。具体说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接触和感知语言材料,建立对语言的感性认识;然后对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提高对外语知识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进而对外语知识的区别和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语言知识的定义、结构、规则和用法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独立思考,运用类推的方法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参与言语交际。由于外语规则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维性,学生掌握外语规则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语言实践—理性认识”、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感知—模仿—创造等不断循环往复、上升递进的过程。

3.小结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教师改变习惯性思维,拥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起示范作用,才能教会学生思维。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而言,也是不例外的。

参考文献

[1]张琳.浅谈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7,16:450.

[2]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0):47~50.

[3]赵李婉仪.思维技巧的教与学[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