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学华

石门县中医医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外科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每个质控小组相应的工作内容,质控标准,质控员职责,检查考核制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优质护理评分、急救检查评分、消毒隔离评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外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理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使临床各级护理工作者为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1],并使其提供的生活服务达到一定的标准。外科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人群中的形象。本文为了分析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外科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住院床位数达500多张,我科属于肝胆外科,共有13名护士,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1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1名;其中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2名,专项质量控制小组7组。

1.2方法

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设立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质量控制要求,分别设立危重症管理组、静疗组、压疮组、感控组、仪器组、药品及一次性物品管理组、信息组。每组设1名质控员。

(2)各小组工作内容:危重症管理组负责检查危重患者病情及特护患者护理情况。静疗组负责传达静疗新信息,报告并收集用药不良反应,检查静脉炎的护理状况。压疮组负责评估、预防和记录手术压疮情况。感控组负责检查手术室空气消毒和床单终末消毒执行记录情况,换药室无菌物品储存管理情况。仪器组负责检查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吸引器、消毒机、排痰仪、吸氧装备的质量状况,是否可供备用。药品及一次性物品管理组负责检查药品及一次性物品是否过期。信息组负责报道护理科室工作动态和检查护士的行为规范。

(3)制订质控标准:质控标准为护理科室制订出的护理工作质量检查标准。

(4)质控员职责:按照质控标准,质控员每星期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及监督,并记录检查情况。由责任组长汇报上周的质控结果。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观察指标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质护评分、急救检查评分、消毒隔离评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六项,具体如下:

(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全年管理患者例数。

(2)各项指标评分:每个月从外科护理管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优质护理、急救检查、消毒隔离、质量综合、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8.0版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优质护理评分、急救检查评分、消毒隔离评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如果存在p<0.05,则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质护理评分、急救检查评分、消毒隔离评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情况:

2012年度外科护理管理患者有1325例,且尚未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经统计,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4例跌倒/坠床,4例压疮,5例导管脱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8%(/1325);2013年度外科护理管理患者有1438例,并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经统计,日常护理工作中仅出现1例跌倒/坠床和1例压疮,2例导管脱落,其他护理不良事件均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8%(4/1438)。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各项检查指标评分情况:

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各项检查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具体数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外科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医院对护理管理的质量也十分重视。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及程度的一种客观体现[2],其与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密切相关,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到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质量的方法对保证医疗安全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将由护士长单一负责的一级管理转变为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员三方负责的三级管理[3]。设立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护士长和责任组长负责全面质控,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员负责质量检查、监督及反馈工作,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护士长、责任组长、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员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使每一级护理工作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分层管理,分层负责,形成全面、无漏洞的优质护理质量控制。设立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以提高管理效能[4],全员参与护理质量评估活动,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另外,所有护士可直接参与管理,有效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科室凝聚力及专业发展活力。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通过每月实施系统化的三级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不仅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还可以有效督促护理工作的实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减少,优质护理、急救检查、消毒隔离、质量综合、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均显著提高。由此可以证实,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的实施可使外科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汤新辉,刘翔宇,谌永毅等.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23-25.

[2]程亚丽,杨勤玲,鱼晓清等.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03-104.

[3]张静,赵琦,曹艳佩等.戴明循环和质量分析图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8):600-602.

[4]黄蔚萍,敖莉,刘玲等.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联合PDCA在二甲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7):2149-2151.

[5]程亚丽,杨勤玲,鱼晓清等.优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C].//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3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