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韦小内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12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致力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治疗方式,特采用PICC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共80例,将参与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每组患者均为40例。实验组采用PICC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结束之后对比并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5.00%)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55.00%),差异显而易见;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差距也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手术之后的护理过程中,采用PICC护理方式可极大的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容易被患者接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小,患者较为满意,可以作为经验案例提供分享。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

PICC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一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与肿瘤护理的领域中。PICC的材料主要为硅胶,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所以对血管的刺激也很小;且导管可以在人体内滞留时间长达一年,能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疼痛感,而且对人的日常活动无影响;它容易固定,并发症也很少,能减少血管内膜受药物的刺激。此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共80例,通过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着重分析PICC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所提供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为研究的整个范围,并以在我院进行肿瘤护理的患者为讨论的对象,一共有80例,其中结肠肿瘤患者17例,肝癌17例,子宫肌瘤11例,甲状腺肿瘤5例,胃癌22例,胰腺癌8例。将这些的患者以儒乡缘先后均等的分为两组,各组40例患者。对照组17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为(45.3±62.8)岁,实验组2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为(34.2±58.6)岁,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基本信息来看,均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实验样本(P>0.05)。见表一: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PICC方式进行护理:选择静脉--选择合适的插管长度。采用酒精消毒,医生需要佩戴无菌手套,随后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之后用插管穿刺,有少量回血之后再送鞘,将穿刺针撤出,然后将穿刺针放入导管,修剪长度,最后将装置固定下来,然后用酒精消毒,使用亲水材料进行贴膜以固定装置。

1.3评价标准

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手术满意度进行调查。

观察项目:手术满意度、血管不适感、静脉炎、血管阻塞。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针对肿瘤患者进行计数方面的统计分析,在计数资料上需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结果为了更加鲜明,采用了百分比的形式。

2结果

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可得知,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55.00%,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

3.讨论

在治疗肿瘤时,需要对患者的静脉内长期注入液体,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周围的血管会多次受损,增加受感染的概率。而PICC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护理的缺点,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PICC的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由于这里的血液含量较多,而且流速很快,能在短时间内稀释药物,减少药物刺激血管内膜。PICC可在一年内为患者静脉输液治疗。PICC可以改善传统护理方式需要经常穿刺血管的做法,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避免伤口感染。另外,由于其材料为硅胶所制,质地柔软,在人体内基本不会影响人的日常活动,容易固定且并发症很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的舒适度也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传统护理方式的不良反应要高于采用PICC的不良反应,因为其原因主要是导管阻塞、静脉炎、局部感染等。这并不代表PICC是没有副作用的,在护理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导致导管堵塞,引起血栓;当导管静置体内时,在血管中反复移动会使血管受损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此时如果输入药物,则可能会引发化学性静脉炎。对一些抵抗力低下、皮肤过敏、不按时换药、不遵嘱医生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都是比较大的。

结合本次的探究成果:观察组从患者满意度上看,其最终结果为55.00%,而实验组则为95.0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00%),在预期效果之内,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30.00%,效果较差,对照组作为劣势的一方,需要在护理上进行优化。两组实验数据的对比表示肿瘤护理的过程中使用PICC的护理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在肿瘤手术之后的护理过程中,采用PICC护理方式可极大的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容易被患者接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小,患者较为满意,可以作为经验案例提供分享。

参考文献:

[1]王敏,贾月霞.探讨PICC在肺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2);8

[2]张波.PICC在肺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99-100

[3]许华,蔡静,单世君.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32例临川分析[J].吉林医学,2014,57(12);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