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黄萍

黄萍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266700

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现代思想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因而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并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人自制一个圆柱体容器,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自制的圆柱体容器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当三次装满时,老师提一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得出:高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推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锥=1/3Sh。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情景,争做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发挥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创设数学情景,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

三、创造条件,参与机会

让学生自己实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例如在测量线段的长度时,我不直接告诉学生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学生边操作边探索测量的方法,结果学生自己找到了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既可以用“0刻度线”对准起点,也可以用“1”、“2”等其他刻度线对准起点。

四、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优等生智力发展快,后进生智力发展较迟缓。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和提问注意上、中、下兼顾。难度较大的题,让优秀生回答,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用他们的思维去启迪其他学生;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全体学生在各自“临近思维发展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人人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知识的掌握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12×4”一题,要求学生掌握其中最基本的一种计算方法即可,而对优秀生则鼓励其不断探索,发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其不断体验成功。

五、改变评价,学生参与

发挥长处,积极评价。教学中小学生的闪光点主要在课堂回答中表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时,无论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8+3”一题时,大部分学生想到了用加法,可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还可以这样算:把3分成1和2,8+1=9,9+2=11。”我首先肯定他的想法,表扬他肯动脑筋,使其心理上产生成功感,然后引导其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方法。

六、坚持启发,发挥主体

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预提到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维,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优化教学,体现主体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接着老师指导地设问: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然后让学生操作进行割补,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老师引导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课间,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习规律的展示过程,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数学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真正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