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

梅贤玉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干预在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3/24)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0/23)86.9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4)4.17%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1.74%(P<0.05)。结论:在急诊行冠脉介入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显著,辅助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4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急诊抢救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疏通梗塞的动脉,恢复心肌细胞的供养供血以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减小梗死的范围[1]。冠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了经皮冠脉成型术和支架置入手术,可迅速重建梗死部位的血管。冠脉介入治疗作为微创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已经有较长的应用时间[2]。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效果,减少由于心跳骤停、感染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3]。本文将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案例,对照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手术效果差异,分析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水平。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3.19±4.81)岁,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1例。将47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3例常规护理患者标记为对照组,24例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指南开展护理工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开展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工作,遵医嘱科学指导患者,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先兆,做好护理内容的工作记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期分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1)术前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绞痛、呼吸困难等会带给患者有濒死感,触动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和绝望的不良情绪,使得患者心率和血压波动,生命体征不平稳,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耐心说明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冠脉介入治疗方案,使患者了解认知治疗内容,在与患者交流中安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提高依从性。在术前准备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适量给予抗凝药物,了解患者过敏史,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叮嘱患者术前排尿,进行碘过敏测试等[4]。(2)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频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询问并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同时,护理人员要开展穿刺部位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的舒适体位,局部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及足背动脉有无出现渗血、搏动等,观察患者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情况,准备好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及起搏器、吸痰器等急救设备,做好术后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抗凝护理的也是术后护理重要内容,在抗凝药物使用中关注患者有无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内,关注患者大小便性状及颜色,及时调整抗凝剂的使用剂量。(3)并发症预防,心率失常、亚急性血栓以及造影剂反应是常见的并发症,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大约为5%,因此,护理人员要实时观察患者心电图情况,如实记录和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率失常风险,询问并了解患者心前区的疼痛情况,判断有无心肌再梗死发生。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亚急性血栓的主要途径,避免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造影剂反应的症状与过敏较为相似,患者会出现有喉咙肿痛、咳嗽、喷嚏、荨麻疹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造影剂反应,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因此,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征,结合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的比较

对比分析47例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抢救效果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抢救成功率(20/23)86.96%,其中有4例患者转为冠脉搭桥治疗,3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3/24)95.83%,有1例患者转为冠脉搭桥治疗,1例患者死亡。观察组95.83%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4)4.17%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1.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急诊行冠脉介入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显著。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积极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善精神状态,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指导,减少围手术期阶段的护理风险,辅助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急诊行冠脉介入抢救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64-265.

[2]刘燕,张嘉熙.浅析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224-225.

[3]楼秋英,冯国和,张邢炜,胡侠翔,吴红斌,张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1):45-48.

[4]杨晔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1):46-48.

[5]开月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抑郁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06):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