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2004-2011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贵州省平塘县2004-2011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胡国霞宋昌宇廖耘石瑞英王丕源

胡国霞宋昌宇(通讯作者)廖耘石瑞英王丕源(贵州省平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8300)

【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1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平塘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7886例,死亡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4.30/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是肺结核(164.96/10万)、病毒性肝炎(64.84/10万)、细菌性痢疾(63.57/10万),发病农民占75%、学生占7%、散居儿童占6%。结论该县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其次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重点人群众是农民、其次是学生、散居儿童,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报告系统疫情分析

为掌握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流行和分布规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对平塘县2004-2011年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平塘县2004-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平塘县统计局。

1.2用Excel软件对信息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和死亡概况

2004-2011年报告乙类(甲类传染病报告为零)传染病13种7886例,死亡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4.30/10万,死亡率2.31/10万,病死率0.73%。报告发病率最高2008年(393.52/10万),导致该年份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病种是肺结核(225.01/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年份是2011年(249.9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4.81/10万)。几年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至一定峰值之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2004-2011年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2.2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

2004-2011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164.96/10万)、病毒性肝炎(64.84/10万)、细菌性痢疾(63.57/10万)、疟疾(9.80/10万)、梅毒(2.75/10万);5种疾病共发病7676例,占传染病总数的97.34%,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结核(0.88/10万),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7.93%,其次是狂犬病(0.64/10万),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27.58%。

2.2.1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至一定峰值之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164.9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88/10万。

2.2.2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为64.84/10万(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分别为:7.65、50.89、4.98、0.08和1.24/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分型以乙肝为主,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8.49%,其次是甲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11.80%。

2.2.3细菌性痢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63.57/10万,无死亡病例,呈常年散在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2.4疟疾发病呈波动起伏趋势,年均发病率为9.80/10万,2008年发病率达最高峰(38.84/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主,2011年无镜检疟原虫阳性病例。

2.2.5梅毒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

2.3流行特征

2.3.1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最高为7月,发病897例,占发病总数的11.37%,最低为1月,发病318例,占发病总数的4.03%,见表2。

表22004-2011年法定乙类传染病月分布统计

2.3.2地区分布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病,发病最高是平湖镇,发病1073例,占发病总数的136.06%,发病最低是新塘乡,发病155例,占发病总数的1.96%,见图1。

2.3.3人群分布2004-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886例,在报告病例中,男性发病5216例,占发病总数的66.14%,女性发病2670例,占发病总数的33.8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5:1,职业及年龄分布见图2、表3。

2.3.4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发病与构成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2.48%;肠道传染病主要以细菌性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48%;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主要以乙肝、丙肝、梅毒、淋病、艾滋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19.25%;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疟疾、乙脑、炭疽、狂犬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08%;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最低,占发病总数的0.09%。

3讨论

近八年来平塘县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14.30/10万,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于2008年达最高峰,之后又呈逐渐下降趋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说明该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效果明显。

从报告的13种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居第一位,成为该县的主要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4.96/10万,8年中共报告4319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52.48%,这主要与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病人实行归口管理,病人发现力度加大,实施免费检查、免费药物治疗、加大报病管理工作等因素有关。

病毒性肝炎居第二位,年均发病率为64.84/10万,呈逐渐上升趋势,8年中共报告1627例,占报告传染总数的20.63%,在分型中主要以乙肝为主,共1277例,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8.49%,其中,15岁以下儿童172例,占乙肝总数的13.47%。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40%~50%的HBV感染者由其传播积累而成[1]。因此,很有必要在该县开展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方案效果评价研究,探索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控制乙肝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

细菌性痢疾居第三位,年均发病率为63.57/10万,呈常年散在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无暴发疫情,但应引起重视。防治原则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暴发疫情,及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做好暴发点处理,有效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起数和发病规模,减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散发疫情应以作好患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规范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发生续发病例,降低发病率为主[2]。

表42004-2011年不同类型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

疟疾、梅毒居第四、第五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80、2.75/10万,疟疾发病率呈波动起伏趋势,主要以流动人口人群为主,大多数病人是在海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务工期间被感染上疟原虫发病回归有关[3];梅毒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实施艾-梅-乙监测项目,加大监测力度工作有关。

从人群分布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5:1,发病主要以农民(5908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5%,其次是学生(558例)和散居儿童(489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和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4岁(5414例),占发病总数的68.65%,符合农村主要劳动力的特点,成为该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民群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平塘县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相关疾病发病率较低,开展儿童基础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效果显著,但要提高二类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接高接种率,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从而达到控制和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虽然平塘县一些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传染病防治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疾病是目前流行广泛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仍应加强;二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员流动频繁,艾滋病、梅毒等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来势凶猛,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工作亟待加强;三是一些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和不明原疾病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丙型肝炎、大肠埃希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人猪链球菌病、多重耐药性肺结核等。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从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入手,开展相关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各种传染病疫情动态,突出工作重点,做到“五早”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同时完善卫生应急机制,规范卫生应急管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控有效机制[4]。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痢疾防治手册[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3]宋昌宇,胡国霞,廖耘等.贵州省平塘县1995~2009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38.

[4]王成科,王晓丽,王晓玲.涪陵区200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