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探讨

李天琳

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世界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养老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于是,适老性住宅也应运而生。本文对当前适老性住宅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适老性住宅设计的策略进行总结。

关键词:老龄化;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

一、我国适老性居住空间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主要有独居,和子女或者配偶同住,在养老公寓居住三种。其中城乡超过80%的老年人与子女或者配偶同居,至少10%的老年人独居;另外养老公寓等设施在农村普及率很低,城市中选择居住在养老公寓的老年人也少之又少。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相比养老公寓的形式,目前居家式养老更符合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不论是哪一种养老形式,目前老年人居住空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住宅公共区域楼道缺少扶手、台阶未做防滑处理、老旧住宅楼无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室内空间的部品适老性差、老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缺少老年室内娱乐设施、不够重视植物等软环境设计等。在当今社会,人类越发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老年人居住空间,除了完善居住空间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心理需求也是最难满足的部分。

十九大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发展新目标,为了实现住宅工业化、生产绿色低碳化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国住宅产业积极响应,开始逐步转型。适老性住宅是国内住宅产业中新兴且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面对“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国情,这也是一项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启动了建设适老性住宅的发展目标,正在广泛解决现存老年居住空间适老性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在一些城市的经济适用住宅、养老型社区环境、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已经有所体现,也有人尝试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设计融入老年人生活。如无障碍设施的改进和普及、老年活动中心的修建等。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也给养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利用一些交互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体现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此同时部品化的设计思想越来越活跃,放眼全球,20世纪初德国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首先提出建筑工业化设想;日本提出“集中式服务空间”概念,优化建筑动线,用新型构建和单元来组织室内空间,SI(SKELETONOR?SUPPORT?and?INFILL)(主要研究承重结构骨架与内部空间的关系)住宅体系和部品化的结合给绿色低碳设计、通用设计和适老性设计带来更好的发展;荷兰的住宅装修体系,各部件按模数设计、生产和组装,以及实现一些构件、设备的可拆装化;但是居住空间内针对老年人的部品少之又少,大部分康养设备也很难在普通居住空间中得到普及。

综合来看,适老性住宅的设计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现有的部品化、集成化产品缺乏适老性,那么适老性住宅的部品化设计正好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分析

(一)始终坚持社会共居性的设计原则

社会共居性指的是所设计的住宅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都能够合理的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对住宅进行设计时不得仅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而忽视老年人子女年轻一代的居住条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老年人的思维观念中他们希望身边有子女的陪伴。如果住宅设计仅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那么适老性住宅就成为了养老院。因此,适老性住宅设计必须坚持社会共居性的设计原则。在社会共居性设计原则下,适老性住宅不仅能够合理的满足老年人生活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能够给予年轻人一些开放性的空间。适老性住宅设计应给予老年人与周边生活人群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机会,及时消除老年人的孤单感,丰富他们休闲和娱乐的生活,促使他们充分地融入到周边环境及社会中。

(二)坚持以老年人为设计核心

适老性住宅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为了提升适老性住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需要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骨质疏松、行动迟缓、反应缓慢等。这些因素都应被考虑在适老性住宅设计之中。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将老年人分为三种:①自身与社会角色脱离:这种类型的老年人大都是已经退休在家或者已经完全与原有生活圈、社会职位或社会角色脱离,赋闲在家;②积极寻求自身社会角色转化:这种类型的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依旧对新的社会角色或社会地位充满向往,并且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老年生活;③坚持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类型的老年人进入老年生活之后依旧从事着以往的工作或承担着原有的社会角色,例如返聘的大学教授等。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对适老性住宅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所设计的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生活环境的需求,能够提供一个健康、安静、舒适的住宅环境。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开拓老年人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突出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相比于传统的住宅,适老性住宅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住宅设计方式。在对该类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开发出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新型住宅区,以便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家庭或不同生活环境的家庭对生活区域的需求。为此,适老性住宅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在适老性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发挥出设计才能,赋予住宅出色的稳定性和灵活的多变性。例如在住宅区域配置专业化的老年人医疗中心,并对医疗中心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医疗中心中的疗养区域是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客房和医护专用房间的区域,护理区域中包含急诊室、监护室和治疗室等,便于及时检查或诊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设置丰富多样的餐饮服务区域,减少老年人外出购买食品的频率;设置足够的休闲娱乐设施器材,在为老年人提供锻炼身体的空间同时还能够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设公园、园林等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休憩和欣赏风景的地方。在对适老性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室内的细节部分进行设计,例如增大建筑室内采光面积;减少住宅前方树木的数量,确保室外视野的开阔性;对建筑隔音性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室内环境的静谧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措施可以确保适老性住宅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四)确保建筑设计的形象和谐自然

在对适老性住宅建筑外部形象进行设计时应采用比较严谨的设计方案和合理的室内布局方式,优先选用健康、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还要融入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适老性住宅建筑设计和谐自然的设计形象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传统设计元素的加入和局部零散空间合理且灵活的布置都能够很好的突出建筑风格。在建筑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经济原则,在对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灰砖墙,再增加少量的大理石等石材。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建筑整体设计的特色,还能够实现适老性建筑的经济性和美观性,促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中。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将适老性住宅设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将适老性住宅设计合理地应用到工程建设之中,逐步提升建筑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本文对适老性住宅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适老性住宅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人员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美玲.城市居住环境中适老性的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2]任春霞.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7)

[3]唐丹丹.小户型建筑群的适老性[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