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李佳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李佳乐

李佳乐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防治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筑越来越多。工程项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虽然说工程数量的增加给建筑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建筑行业带来和很大的问题,比如,建筑工程的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需求越来越大,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就必须有更严格的要求了。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了建筑行业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问题尤为严重,为了解决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问题,下面本文就影响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最为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1现浇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通病

1.1混凝土棱角损坏

在施工和拆模的过程中,混凝土棱角会出现不规则浇筑或者破损等情况。对于利用木质模板完成混凝土浇筑的路桥工程,如果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在模板没有充分湿润的情况下就进行浇筑,或者浇筑后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木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水分被模板吸收掉,对现浇混凝土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存在施工人员在常温环境中施工时,非承重模板所在位置的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2.5MPa以上时,就拆除侧面的非承重模板;模板上没有涂刷隔离剂,或者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者漏刷隔离剂,导致模板粘连;在拆除模板时,混凝土棱角受到外力冲击或者是重物撞击。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被损坏。

1.2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计算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不标准,混凝土内水泥、水、各类粒径石子、砂在搅拌和计量过程中出现误差,水量添加不标准,砂石集料中杂物较多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局部出现蜂窝状的孔洞空隙。如果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搅拌时间不充分、搅拌不均匀、振捣工作没有处理到位的话,混凝土内部也会出现空洞。并且,负责混凝土浇筑的人员如果没有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准备工作,未对支模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检查,那么支模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就会出现位移或者缝隙,导致混凝土内泥浆流失,形成蜂窝。与此同时,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若出现不科学的操作行为,特别是水泥、石料、水分等的下料顺序不当和计量不当,将会直接导致泥浆无法在振捣时被振出,从而产生严重的离析问题。此外,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下料,就会造成混凝土上层和底部浇筑不均匀、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况发生。

1.3混凝土强度较

由于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材料进场时检验不严格,导致一些质量没有达到施工标准的混凝土材料进入到了施工现场,而这些材料的进入,就会降低现浇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在混凝土进场后,如果相关人员没有选择适合的场地放置施工材料,或者存在材料已经超过了使用期,混凝土杂物过多、不干净,材料计量不合理,混凝土内部缝隙和含沙量过大等问题,也会对混凝土强度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配制混凝土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路桥工程的施工标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计量,制作混凝土的各种施工材料没有按照合理的配制比例进行配备,就会导致材料质量不达标,从而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强度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1.4夹层和缝隙问题

如果混凝土构筑物的局部位置存在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松散状的缝隙和夹层,混凝土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未对混凝土变形缝或者施工缝进行充分处理的话,就会使混凝土的缝隙和夹层中存在较多的杂物,导致混凝土表面不能够被充分润湿,对混凝土后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混凝土底层接缝处处理不到位,在施工前未将砂浆灌注到混凝土内,或者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要求,混凝土局部也会产生松散状的缝隙或者夹层。

2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升的策略

2.1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使用时间是体现建筑物总质量的最好凭证,对于土建工程来说,稳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标准,特别是在高层的土建工程的建筑中,所以,为提高土建工程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施工的地理管理做出判断,对建筑工程的强度做出合理的设计,就现在的土建工程标准准则来说,对灰土地基竣工后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并且在检验时,每单位工程必须不少于3个点。但是大多数的实际施工中,这个值并不符合建筑的需求,因此,建筑的企业就要及时对相关的部门做出反应,将这种情况真情的说出,让有关单位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节约单方混凝土的目的,让水泥水化的热度有明显的降低。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有意识的对建筑中的混凝土应力、抗压及进行计算,如果收缩的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话,就要及时的调整相关设计值,降低水化热度,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合理控制,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2加强施工材料的选取

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必须要注意控制施工的材料,原材料在被选为建筑使用材料时,必须要在经过质量检测后,只有这些对待规定,符合标准的材料,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不出现偏差,因为如果混凝土出现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话,就会导致在后续的水泥施工中,水化的反应出现问题,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它还会减小混凝土和骨料之间的粘合性,最为严重的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还会与建筑中的水泥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让物质发生膨胀的现象,所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选取,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对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比如,加强对外加剂进行控制,在施工之前,对混凝土开展一系列有关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当然,外加剂自身的质量必须要把好关,要按照工程实际需要的量,选择性能最好的外加剂。

2.3裂缝的控制策略

除了施工的原因在,混凝土还会因为外界的原因,比如天气变化,外界温度的表达产生裂缝,这些裂缝虽然不会直接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加以防治的话,长此以往,建筑的安全性会严重收到损害,因此,建筑人员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及早的发现裂缝问题,更要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利用砂轮机,钢丝刷等工具,对建筑物进行多次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加以水泥浆,沥青,环氧胶泥等,在面对已经对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的裂缝时,可以采用将水泥浆和聚氨脂结合的方法,压制在裂缝中,或者是利用刚性塑性的材料,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针对已经严重损害建筑物强度的裂缝,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裂缝的深度,面积等实际情况。采用加固的方法进行弥补,比如,设立钢拉杆、纤维布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对建筑物强度的影响。

结束语

本文结合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对混凝土质量缺陷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各质量缺陷产成的原因。通过对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成因分析,有针对性的从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及施工工艺控制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对清水混凝土质量缺陷提出了修补措施。

参考文献

[1]植红梅.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11,07:16-18.

[2]张玉珠,王晓菲.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39-41.

[3]王继民.浅谈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A]..《河南铁道》2011年第4期[C].:,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