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辽源地区风疹疫情分析

/ 1

2008年辽源地区风疹疫情分析

刘宇枫1许文艳2鲍国宏3徐婷婷4(12辽源市疾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发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人群普遍易感,广发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往以春、冬季为主,近来则常见于春夏之交。风疹今年在我地区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排序为第五位。全年报告发病数为370例,发病率为28.78/10万,与去年相比上升215.82%。现将辽源地区风疹疫情分析如下:

12008年风疹疫情概况

1.12008年1—12月共报告发病患者370例,发病率为28.78/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87%,与去年相比上升215.82%。各月发病如下图:

1.2从地区分布看分布在龙山区71例、西安区84例、东丰县174例、东辽县39例,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月、3月、4月、5月,占风疹报告总数的85.68%。各地区发病如下图:

1.3从职业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学生、散儿、家务及待业。以学生为主,学生占82.70%。

1.4从年龄分布看:分布在0岁—40岁之间,主要集中在10岁—20岁之间,占风疹报告总数的83.51%,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0:1。

2疫情发病原因分析

风疹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传播,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人群集中,易于传播流行。从我地区风疹发病看较去年明显上升,但没形成暴发流行,从掌握的资料来看,今年我地区风疹疫情上升原因主要为托幼机构及部分学校晨检不及时,没采取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不重视,消毒隔离意识淡薄,部分儿童不讲究个人卫生,不能做到勤洗手。另外,今年我地区乡镇级卫生院均开展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风疹等丙类传染病均可通过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报告意识和报告能力,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风疹的发病率。

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1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就近治疗病人。

3.2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清扫周围环境及室内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照射,勤晒衣被和儿童玩具,可以预防传播。

3.3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

3.4宣传防治风疹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风疹意识和能力。

3.5不要让孩子与风疹患者接触;流行期间尽可能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鼓励戴口罩。

3.6建议应用风疹减毒疫苗,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