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在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在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洁

杨洁(江苏常州第四人民医院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在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89例,按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划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增加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癌症病人支持性需要问卷,没有出现有低等水平患者,对照组患者则出现有7例,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外,观察组中高等水平患者明显要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1)。结论: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护理的理论依据,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支持性照顾需求乳腺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82-01

本文主要是讨论支持性照顾需求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89例。患者年龄在39岁到57岁之间。患者均在术前的病理检查结果中确诊为乳腺癌。入选患者均接受放射线治疗。排除有精神异常以及感觉异常的患者。其中已婚患者共77例,未婚患者共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一般护理,共44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支持性照顾护理,共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癌症分期、文化教育背景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1)。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积极接受乳腺癌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照顾需要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健康信息维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向患者提供各种医疗疾病的信息支持,并且能够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能够提高患者医疗的自主性以及积极配合治疗。

照顾和支持维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情感支持。由于乳腺对于女性患者相对较为重要,是女性的标准之一。因此乳腺癌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外观上以及生理上的各种改变。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患者常常会出现消极放弃的心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协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自信面对疾病。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潜在的心理问题,引导患者走出心理暗区。为患者提供各种引导和医学信息,帮助患者消除其负面心态,较好适应生理上的变化。在生活上护理工作人员可以适当为患者提供照顾,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能够使得患者在放疗后感觉到舒服。

性满足。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夫妻生活上的引导,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需要积极与患者配偶进行沟通,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同时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信心,协助患者协调夫妻生活以及夫妻关系。由于性话题较为敏感,大部分患者不会主动提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向患者提供该方面的资料和引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1.3观察指标采用癌症病人支持需求问卷(SCNS),其中问卷内容分为5个部分,分别包括有精神心理状态、社会与家庭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症状和体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范围在10分到40分之间,并且分为3个水平,再以得分指标对患者进行评价。得分指标是实际得分除以该量表的最高分的百分数。其中得分指标高于85%的患者为高等水平,65%到85%之间的中等水平,小于65%的则为低等水平。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症病人支持性需要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患者的得分指标以及分水平情况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具体的临床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癌症病人支持性需要问卷,没有出现有低等水平患者,对照组患者则出现有7例,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外,观察组中高等水平患者明显要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1)。

3讨论

临床上对于治疗癌症已经不单纯是只追求患者的生存,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症患者的需求满足能够使得患者积极应对癌症并且积极展开治疗[1]。妇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对女性患者造成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由于疾病的改变,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不能很好识别自身的生病状态,以及各种病理状态下的需求,需要他人的协助[2]。支持性照顾是指患者除了接受各种医疗照顾,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外,患者及其家属还需要其他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瑾,杨昱,尤黎明.癌症患者需求未满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01-1403.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