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政治课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谈如何提高政治课质量

王清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755199

摘要:政治课堂历来被视为枯燥无味的课堂,不仅学生不喜欢,就连上课的教师也觉得无可奈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做博学多思的教师

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修养,真正把政治课当作一门科学知识来传授,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讲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时,要处处运用哲学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如:在讲经济常识中“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时,不忘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去分析;讲政治常识中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时,不忘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以及“真理是发展的”等原理去分析。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多种知识,并能旁征博引,综合利用,充实教学内容。教学中,既要把握教材“主干”,又要重视“枝叶”,如课本中的点评、漫画、插图和小知识,它们或与一个历史故事相关,或与现代生物技术相联,如能恰当处理,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原理,还能激活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教师必须关注社会,与时俱进。对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大政方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说明,达到对书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如:从美国轰炸南斯拉夫看“人权”问题;从巴以冲突看民族宗教问题;从国际竞争看我国经济的发展;从“今日说法”看我国的法制建设。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了解学生实际。

二、灵活应用课本素材打造有效课堂

1.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根据人脑对外界符号刺激的接受速度和深刻程度来说,文字信息不如图片信息直观迅速,图片信息不如音像动态信息更能激发人的思维,而我们的课本所提供的素材大多是文字资料,少部分是图片资料。为了增强材料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本材料的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2.对材料适当再加工创作,使其富有逻辑性和实效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处理中,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分配的限制,而教师又想要想将一节课形成严密的逻辑结构,构造出有效的课堂,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恰当的再处理。因为课本中的有些经典事例内容不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因此可以将有关的事例内容适当地增加或删减,以达到适应教学需要的目的。

3.传统素材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本中的有些素材尽管经典,但内容比较陈旧,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对其缺少实际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将传统素材内容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新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往往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情境创设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材料堆砌,为情境而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大忌。情境创设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静态事物动态化,促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感悟中理解接受和知识建构。“精”,一方面体现在情境材料的数量要少,可挖掘度要深;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创设的情境质量要高,辐射面要广。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我们知道,当代中学生涉世面较广,思想相当活跃,面对异彩纷呈的社会现象和国内外大事,他们密切关注的同时,还想问个究竟,这不免要产生疑惑,由于社会个别现象的影响,有的甚至对教科书中的观点提出质疑,产生矛盾心理。端正学生的态度,引导他们逐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而来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正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吧”的教学模式。并注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下运行教学。这种教学运行模式,自然地调动了学生投入社会、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有感而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争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法常新

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力求课型的新颖设计,内容的生动活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围绕课题,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新闻发布和热点问题评析——“大家谈”、分组辩论赛、案例讨论、角色表演、流行歌曲、看图说话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介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作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沈延云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

[2]罗仁辉高中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研究[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