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主动、快乐、高效课堂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创建主动、快乐、高效课堂的实践

胡媛

胡媛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瓦子峪初级中学121107

一、转变教师观念

1.重视教师培训。

2.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二、培养骨干教师先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三、抓实校本教研

四、为激励、引领教师前进搭建平台

1.启动“三课”。

2.推广“小组”,激活课堂。

3.将学校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同理,每个学校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师生状态,有不同的发展基础、人文条件,自然也应该选择各自适合的发展路径。因此,每个学校只有真正地成为它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我们义县瓦子峪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生源分布在全镇80多个自然屯中,家长教育意识不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全校教师老龄化严重,老教师几乎没有师范专科毕业的,大多是民师转正及接班教师,教师专业能力不高。近几年新补充8名年轻教师,刚出校门,教育教学经验较少。

五、面对这样的基础条件,学校如何发展

1.选好切入点——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

课堂是学生的还是教师的?尽管课改提得很明确,但是老师们还是无法从固有的角色中走出来,他们依然高踞讲台,主宰着课堂。角色的转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因此,要先从教师的思想认识入手,解决思想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行为问题。

转变教师观念,必须重视教师培训。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决定教师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学校组织培训,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提供吸引人的学习内容。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既有报纸连载,也有生动的视频讲座,让教师感受到了课改的魅力,改革的好处,效果非常好。

转变教师观念,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尽管身处偏僻农村,但是我们绝不闭塞。省里、市里组织培训只要我们知道,就派人去学!盘锦、阜新、兴城、大石桥、营口、沈阳、大连、鞍山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2014年6月,我们还去了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老师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坚定了课改的决心和信心。

2.选好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其他学校做的有多好,老师们看到了,但是不见得行动,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人家的各方面条件好,到了我们学校,就会水土不服。因此,必须让他们看到鲜活的例证。我们注重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这样就可以用事实说话!我们选出6名骨干教师作为拓荒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注重过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摸索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步骤与操作方法。身边同事的课堂发生的变化引起了老师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头脑中通过学习培训积淀下的课改理念复苏了,自然而然地,很多教师行动起来,加入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3.选好助推器——校本教研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我校教师非常质朴,平时教研时,能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县教研员到学校检查工作时,多次鼓励我们坚持进行下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行,让教研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一节课是否高效;哪里值得推广,哪里必须改变;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导学案的编写有没有促进学生思考……我们让老师们明确:教研的核心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为教学提供帮助。教研的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一个一个发言变为教研组长抛问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目的是就某个涉及课堂高效的问题研透、研细。教研的“研”味浓了,每个人都开动脑筋,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2012年开学初,五个教研组组织了一场讨论,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确定了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主题为建立“主动、快乐、高效”的课堂,课堂的四步教学法为“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小调整。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倡导使用导学案,这几个学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语文组通过教研明确了导学案的步骤、内容,确定了语文训练的常规动作,如课前诵读诗文,上课伊始进行美文推荐、常识积累等。全校语文老师一致行动,保证了学科教学的连续性,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数学组着重研究课堂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如何提出问题才能既不难住学生,又能让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出后如何解决?数学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出了几种实施方案。每种方案都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现在,我们学校的数学课特别出色,每个数学老师都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将问题课题化,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做功课。

4.选好平台——用激励与引领促进教师前进是重中之重

启动“三课”,让老师们动起来。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本教研组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每个月的前两周,我们要求各教研组组织组内研讨课,就是组内成员间互相听课、研课。后两周,我们作为展课周,每天一个教研组进行展课,也就是教研组的“汇报课”,全校老师听课、评课。查摆问题,总结经验。这样,每个学期每个老师都能将自己的课堂展示出来。展课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很多老师主动走进同行的课堂,观摩取经。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也开始使用导学案,也利用小组激励学生、组织教学,令人欣喜。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的“观摩课”。通过教研组展课,选出具有推荐价值的课堂,请全校教师观摩。观摩之后,召开校本教研大会,总结好的做法,让热衷课改的教师得到认可和展示,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

达成共识,用“小组”激活课堂。起初,我校骨干教师梁海燕老师划分小组进行教学乃至班级管理,因为梁老师的个人能力强,很多人觉得不适合自己。后来,一些年轻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分组教学,并通过小组进行激励。年长教师起初也不以为然,认为就是气氛好,显得热闹。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小组管理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一些老教师也开始加入其中。目前,我们不但实现了参与的全员性,而且小组的内涵和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

老师们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分组方式,形成了多种分组方案。有平行分组、分层分组、对抗组、合作组等。不但分组方式不同,甚至给同一小组组员的待遇也有不同。同样的问题,一号组员答对只加1分,四号组员答对问题则会加4分。原来四号组员是组内基础最差的同学,为了组内多拿分,有的组长会把更多答题的机会让给四号。这看似小伎俩,其实是老师独具匠心的妙用。因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体现了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课改目的。

类似这样的好办法还有很多,好处也很明显。为了组内的荣誉,有的小组长会督促组员学习较弱的学科,会提醒他们及时完成作业,会在研讨中耐心给予讲解。组员也一样,家长、老师的评价他们不在乎,但是同伴的评价他们往往很上心,所以,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这样,也达到了课堂高效的目的。可以说,小组的引入,激活了课堂。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师生质朴勤奋,因此学校将“牛”作为瓦中人的写照,将弘扬牛的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关于牛的典故、形象、诗词随处可见。可以说,在瓦中,赞扬中最美的字眼就是“牛”。学校里最美的牛就是孺子牛,这是给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又增添了一个奖项——拓荒牛奖。用以表彰在课程改革中不断耕耘、勇于创新的人。在学生中,开展“金牛星”评比,“最牛小组”评比,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更增加了内驱力,不但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而且培育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特色?我觉得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并坚持走下去。我校选择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出路,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并努力去践行,可以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2013年12月,我校被评为锦州市规范特色学校;2014年11月,被评为锦州市德育特色学校;2014年12月,顺利通过辽宁省课改示范校的验收。目前,全校教师意气风发,如拓荒牛一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觉得,每名师者都怀揣着梦想,我们就将一步步接近教育的目的地,学校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