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李会玲

阜阳市人民医院236000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对患儿的静脉进行定位穿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法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长、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静脉穿刺,具有极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够减少婴幼儿痛楚,提升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静脉定位仪;婴幼儿;静脉穿刺;盲探法

由于婴幼儿年纪比较小,对其进行静脉穿刺难度比较大,且由于婴幼儿自身的体质比较差,穿刺失败不仅会加剧患儿的痛苦,还会影响良好的医患关系。那么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下文就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患儿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在实验组中,包含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婴幼儿为2岁,年龄最小的为2天,患儿年龄均值为(0.8±0.6)岁,其中体重最轻的患儿为1.1千克,最重的为12.6千克,患儿的平均体重为(6.5±2.1)千克,其中包含8例早产儿,26例足月儿,其余婴幼儿均在一个月以上;在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7例,其中年龄最大的婴幼儿为2岁,年龄最小的为1天,患儿年龄均值为(1.3±0.5)岁,其中体重最轻的患儿为1.2千克,最重的为13.5千克,患儿的平均体重为(6.5±2.1)千克,其中包含6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其余婴幼儿均在一个月以上。经比较,所有婴幼儿在年龄、体重和基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以比较。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盲探法进行穿刺,主要是依靠医护人员的临床治疗经验为准,以医护人员的肉眼观察为主要依据,对患儿的静脉情况进行准确观测后,进行穿刺;对实验组患儿采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具体操作方式是由两位护士协同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需要一位护士将静脉定位仪放置于患儿的静脉血管上方,高度最少应为18厘米,最高不超过30厘米,以便能够清晰的展示出患儿的血管走向,对患儿的外周静脉血管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另婴幼儿的血管清晰的展示于患儿的皮肤之上,以便于对患儿的血管形状和走向进行有效的观察,对患儿血管的连续性进行展示,另一位护士在静脉定位仪的定位下,在直观的观测到患儿静脉的位置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在静脉定位仪下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护士具备专业的从业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便减少对患儿造成伤害的情况出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进行比较,并对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静脉炎或者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分析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若是存在明显差异,则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婴幼儿哭闹、多动、肥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穿刺的时间加长,定位失败,所以探寻新的婴幼儿穿刺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静脉定位仪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能够有效的改善婴幼儿血管细嫩,难以找寻的现象,不受肥胖婴儿脂肪堆积,血管所处位置较深的影响,能够准确的找到婴幼儿的静脉,进而进行有效的穿刺,提升婴幼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95.45%、并发生发生率2.27%和患者满意度97.7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这一静脉穿刺方式具有极高的穿刺成功率,具有良好的穿刺效果。

综上所述,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娟带,罗飞云,傅桂芬,等.改良穿刺护理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19):2392-2393.

[2]陈晓春,陈赢赢,吴益玲,等.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0):1029-1030.

[3]郑晓燕,门倩倩,郑超.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