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彭绪坤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彭绪坤1

彭绪坤1姚斌2(通讯作者)

(1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2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健康管理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择本院接收体检人员114例,行生化检验。均取标本分为两份,1份作溶血处理,;另1份不作溶血处理,为未溶血组。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两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溶血组总蛋白、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及肌酸激酶显著低于溶血组,而葡萄糖、血清钾则显著高于溶血处理,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血液样本采集、运送及保管中应注意防范,避免溶血现象,确保检验准确率。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89-02

当前临床诊断方式中对生化检验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生化检验对血液标本要求较高,需加强防范[1]。如溶血作为红细胞结构破损、血红蛋白外溢现象,其可能对生化检验结果精确性产生影响,而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震荡、过酸、血液抽取速度过快、仪器缺乏洁净度及温度升高等。而为进一步明确溶血影响,并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需明确溶血与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2]。本次研究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体检人员114例作为资料,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64例,女性50例,年龄在22岁~54岁,平均年龄(39.86±3.64)岁。排除先天性溶血疾病患者、黄疸患者及严重高血脂患者等。

1.2检测方法

选择奥林巴斯AU5811和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诊断仪器,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0ml作为标本,将其分为2份各5ml。分别置于真空试管中进行常规处理或溶血处理。随后进行离心处理,速度为1200r/min。

1.3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两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处理组总蛋白、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及肌酸激酶显著低于溶血处理,而葡萄糖、血清钾则显著高于溶血处理,P<0.05;见表。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处理组总蛋白、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及肌酸激酶显著低于溶血处理,而葡萄糖、血清钾则显著高于溶血处理,P<0.05,表明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多项指标均出现异常,因此需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首先应当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采血与检验环节管理,确保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并注重监督,若存在工作单独不端正及技术水平不达标,则需调离。同时针对标本的运输通道、标本检验环境等加强优化,科学布设空白样本,如尽可能确保注射器、针头、存放器试管等干燥性和清洁型。在输注血液样本时应带针头顺沿试管壁缓缓注射至试管内,避免用力过猛或过于迅速,否则可能导致红细胞结构破坏。储存是也许避免出现剧烈摇晃情况,必要时可通过抗凝剂加以控制。血液样本生化离心处理需规避冷冻复溶现象,且需保证样本和化学试剂处于互相独立状态。若样本已经出现溶血现象,则应废弃处理,并再次患儿患者采集血液样本,避免延误检查。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性较大,需从样本采集到检测过程加强管理,尤其针对出现溶血现象样本废弃处理,确保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韩春梅.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43-44.

[2]郭里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