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策略探讨

莫梦琪

莫梦琪

广州市黄埔区玉城幼儿园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很容易受到忽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创新特色活动机制,推动幼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效融合,提升幼儿能力,对于现代幼儿教育体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创新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创新路径,是实现幼儿教育效能提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大班;区域活动;主题活动

在开展幼儿园教育中,要进行体系性的革新,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多种教育路径,引导当代幼儿深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体系中,打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特色品牌,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的理解与认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创新目标[1]。

一、区域主题活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分析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有效的区域活动,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素养,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幼儿参与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参与程度,让幼儿在互动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不仅可以利用常规的活动器具,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自然资源,营造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协同合作,提升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能力,打造出特色化的幼儿园游戏品牌,既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更能突出特色,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2]。比如说,幼儿在幼儿园内活动,由于视野有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区域活动空间,打造特色品牌,可以通过教学APP或者微课小视频等教学资源,开展外部拓展活动,让幼儿了解外部,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分享与讲解活动。同时,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可以强化网络使用教育,让幼儿学会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

二、幼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思想呈现多元倾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幼儿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这也导致了很多幼儿活动动力不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幼教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幼儿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大量信息,思想不断丰富,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幼儿对传统区域活动模式缺乏热情,很难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基于此,针对现代幼儿的这种新特点,探寻更新颖的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模式,对于激发学习热情,吸引幼儿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活动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区域活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区域活动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一方面幼儿由于无法联系生活实践,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区域活动教育与生活没有直接搭建起联系,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也很难用区域活动教育知识直接指引生活,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

(三)区域活动组织形式较为落后

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老师缺乏有效的教育组织手段,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主题选取与活动组织方式缺乏创新性,总体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实践中,需要幼儿老师通过组织趣味性、多样性的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主理解与认知能力,实现区域活动教育质量的提升[3]。

三、推动幼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融合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不管采用哪种区域活动形式,其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幼儿成长和发展服务,主题活动在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中的运用同样也不例外。在传统的幼儿区域活动实践中,老师的方式过于传统,并且没有科学完善的规划,过程相对较为随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活动并非升学考试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运用主题活动的时候,应该首先突出教育性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质量的最初目的。

(二)目的性原则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区域活动方式的应用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传统区域活动形式已经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不能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无法实现最初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区域活动应该严格遵循目标性原则,一切以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这样在运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偏离原来的教学轨道。

(三)趣味性原则

对于主题活动来说,最为根本的特征就体现在趣味性之上,这也是应用主题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幼儿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幼儿在区域活动课上缺少激情,更没有学习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区域活动课都是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将会逐渐偏离区域活动课教育的初衷。举例来说,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通过开展特色植物养殖活动,让孩子参与到植物养殖中来,在幼儿园周边,与其他小朋友协同种下自己命名的植物,打造出特色化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品牌,既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更能突出特色,增强活动趣味性。

四、推动幼儿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

(一)开展个性化的区域交流活动

个性化的交流对于幼儿区域活动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很少有针对幼儿个人进行的,采取的交流当时都是模式化、套路化的,这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想提升活动艺术,提升幼儿对活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教师就要创新课堂交流方式,引领幼儿真正参与进来,实现交流效果的有效提升,满足当代幼儿对于高效区域活动课堂的提升。在开展个性化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问题,结合不同幼儿的生活实践,幼儿在问答之中,更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回答内容也更能体现真情实感[4]。

(二)利用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幼儿区域活动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缺少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影响幼儿区域活动质量的首要原因。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整体质量,主题活动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在深入理解主题活动实质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区域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升级,重点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的设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之中,体验到主题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三)通过主题活动优化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计划

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之前,一般都没有事先规划和设计,从而导致较为随意,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开展教学,缺少一定的系统性,这对于幼儿区域活动教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主题活动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随意性强这一问题。在幼儿区域活动课教学之前,老师应该首先利用主题活动,对区域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科学设置形式,在之前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幼儿区域活动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和新颖。比如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比赛,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进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区域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通过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对于幼儿区域活动来说,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老师可以利用区域活动的这一特点,将传统的区域活动项目通过趣味方式重新设计,改变枯燥的区域活动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区域活动学习兴趣。具体来说,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外界充满好奇心,例如在进行日常跳远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动作完成,比如可以模仿猴子跳,青蛙跳等形式。类似于这样的趣味田径活动,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多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锻炼幼儿的身体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这种趣味形式不仅可以运用到体育活动中,其他文化活动同样可以采用,对于区域活动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突出了主题,也保证了趣味性,提升了区域活动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主题活动在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低效率的区域活动模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积极运用并创新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幼儿区域活动教学内容,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效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大班主题活动"四季畅想曲"为例[J].动漫界,2018(12):76-77.

[2]陈洁.大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12):46.

[3]蒙丽媛.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7(3):128-130.

[4]刘娟.研读孩子科学设计户外区域活动区域——以大班幼儿为例[J].教师,2015(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