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弃物危害及处理处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危险废弃物危害及处理处置

李缘

深圳市宝安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危险废弃物容易引发环境事故,并且它表现出较强的危害性,有隐蔽性强的特点,同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旦出现污染问题,对其进行治理必将消耗巨大资金,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或者是无法恢复。因此,科学处置废弃物,尽可能缩小危害范围,是保护未来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危险废弃物;危害;处置

引言:

工业的迅速发展相应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必定产生大规模的生活与工业垃圾,虽然处理垃圾工厂高度综合处置垃圾,但由于它们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容易出现毒害物质,较大程度地威胁到人身与环境安全。特别是工业形成的废弃物,有着极强的腐蚀特点,需要对这部分物质妥善处理,保证自然生态环境。

一、危险废弃物产生现状

(一)产生数量与去向

当前,我国缺少完善的统计危险废弃物制度,我国在1996年才开始对外披露危险废弃物数据。我国正在逐年增加产生危险废弃物的总量,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较高。2012年整体利用废弃物量相较于之前明显增加,表明人们逐步增强了处理危险废弃物的意识。

(二)产生行业

我国拥有非常广泛的危险废弃物来源,不仅牵涉到工业生产,还涉及农业、商业和家庭生活等,基本上国民经济的全部行业都会形成危险废弃物,其中,工业生产是主要来源。另外,大量废弃的包含铅的废旧电池与含汞的日光灯管等废物来自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威胁了生活环境,必须整体思考治理环境工作。由此可知,这部分规模巨大的危险废物,若缺乏合理的处置方法,必定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环境。

(三)区域分布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存在不同的发展情况,工业企业数目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地区出现较大差异的危险废弃物。在我国生产废弃物总量集中在江苏、山东、湖南、云南等地,其中有些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能力与工艺模式直接形成大量危险废弃物,而在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也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1]。

二、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一)危害生态环境

严重威胁土壤环境,这一环境聚集了大量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与附近环境共同建立一个生物体系,在大自然循环物质过程中,负责开展碳循环与氮循环工作。但若无法妥善处理这部分物质,一部分无法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进入土壤增加了挥发难度,对微生物生理行为造成较大影响,对土壤繁殖能力有效降低,使土壤改变了自身的特点与结构,相应污染了土壤,延长了恢复时间。

对水体造成的危害。堆放危险废弃物充满随意性,伴随地表径流或随风迁徙将毒害成分渗入水体,引发水中生物死亡,对人类应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当存储或填埋难以达到卫生标准时,水体与渗滤液融合产生巨大危害;任意倾倒工业矿渣,金属离子快速流入水体产生十分严重的结果[2]。

污染大气环境。风的作用使废弃物颗粒、粉尘等进行飘散,在空气中肆意扩散,这部分毒害物质极有可能引发化学反应造成反复污染,比如焚烧垃圾带来的飞灰包含大量恶性物质,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定造成反复污染[3]。

(二)危害人类健康

对于人类来讲危险废弃物可以引发直接与间接两种伤害。一部分废弃物的毒性、感染性通过直接接触人体而产生不一样的损害。另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等凭借进入土壤、水体与大气,被人体间接吸收,使人发生中毒和致癌等问题。

(三)限制可持续发展

所不能有效处置废弃物,必定使生态资源承受无法修复的损害,一方面国家需要投入较大成本度生态积极恢复,另一方面还要颁布有关政策,禁止随意开发资源,不管是哪一项策略,都威胁经济发展水平[4]。

三、安全处置废弃物的策略

(一)妥善处置来源

来源处置就是基于源头降低产生量,是预防环节,基于技术角度分析,包含回收应用产品和原料;优化生产工艺,创新应用清洁能源与技术,全面开展监督与维护生产工作;减少应用拥有危害特点的材料。近些年来,国内政府大力开展回收利用操作,如家庭废旧电池含铅量明显比矿产资源大;澳大利亚政府为分类回收垃圾的居民提供经济支持。很多企业纷纷引入优化垃圾资源的操作,对可以再次应用的物质积极回收。

(二)处置废弃物实际方法

第一,物理处置。对废弃物物理结构有效转化,令其可以更好地运输、存储和处置。牵涉到电渗析、分离、吸附等方法。物理方法关键是缩小废弃物实际体积,产生容易处理的残渣浓缩形态。

第二,化学处置。通过化学方式对废弃物化学成分积极转变,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危害水平,或者是变成可以妥善处置的物质。牵涉到氧化还原、水解、中和等手法,这是最后处理废弃物经常采取的预处理手段。清华大学凭借固化反应回收含锌粉尘,获得70%的回收概率。

针对固体废弃物采取等离子体处置,通过等离子火炬或弧加热处理废弃物使其形成高温形态,明显增加离子能量,并远超过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功能,如此物质开展的微观运动主要来自原子热理论,成功突破最初运动形态,转化废弃物成为无害物质。其中,科学分解有机物产生可燃气体,融化无机物形成能够冷却的液态材料。相较于普通焚烧,不会形成二噁英,同时采取结构简单的设备,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第三,生物处理:通过生物或微生物自身形成的代谢功能对有机物进行分解,进一步无害化处置废物并合理应用。实际牵涉到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相较于化学处置方法,这一方法成本低廉,应用可行性较高,关键在渗滤液与废水处理中应用,但由于微生物需要较长的代谢时间,容易被温度、盐分等因素干扰,无形中增加了处理时间,效率相对不高。

(三)最终处置废弃物

具体牵涉固化处置、焚烧、水泥窑同步处理、海洋处置等。其中固化处置具体是加入固化成分,改变废弃物存在状态。具体在有害废物和具有放射特点的物质中应用。可以选择水泥、石灰固化等方法。海洋处置实际包括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前者是直接向海洋投入废弃物,通过生存在海洋中的微生物形成的化学反应对废弃物有效降解。远洋焚烧通过专业设置的焚烧船进行处理,容易严重破坏海洋环境。卫生填埋与一般直接填埋处置不一样,主要是利用固化预处理,根据技术要求引入防渗和覆土等设备,具有较强的操作可行性。

焚烧处理方式具体是将废弃物与空气混合搭配形成燃烧反应,并对燃烧情况严控,进一步达到破坏毒害物质。实际包括拥有较高热值的物质。水泥窑同步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具体通过预处理达到入窑标准,进一步向水泥窑放入固体废弃物,并借助高温焚烧生产水泥熟料并分解和消除废弃物。与传统焚烧方法比较,水泥窑内部温度明显超过传统操作温度,焚烧有机物效率接近100%。同时相对滞留物料时间保持在30min,滞留废气时间超过4s。废弃物容易出现大量堆放,拥有较强适应性。可以科学使用当前设施,最大程度节省投入成本。另外,窑内气体流向明显和物料方向相反,使反应更为充足。

四、结束语

在我国治理生态环境中处置危险废弃物是一项关键的环节,相应提升了处置废弃物的水平,获得更加理想的处理效果,并作为处置废弃物面对的关键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行业分析,我国逐步提升了处置废弃物的标准,并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危险废物理化特性分析及其对废物焚烧的影响[D].上海:同济大学,2016:11-12.

[2]王垒孙国昌.煤矿开采中危险废物的毒性危害及管理措施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3(8):247.

[3]刘晨.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14-15.

[4]李雪红,柳宪布,张文功.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J].硅谷,20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