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饮食调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饮食调理分析

米玉兰

兰州市中医医院总务科730050

【摘要】目的:借助中医观点对养生防老、延年益寿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人们有效优化饮食调理提供参考。方法:集中讨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关键,并阐释了季节性饮食调理的方式。结果:人们的饮食调护要按照季节需求有序开展,从而才能真正满足养生的需求。结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内经》的指导思想,人们顺应思想就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调理

1春夏养阳

1.1春季养阳

在春季,养阳关键在于养肝。五行学说曾经指出,肝属木,因此和春天相对应,心情愉快则通达,心情郁闷则堵塞。基于此,在春季养肝就要保证情志调理的水平[1]。也就是说,春天要将情志养生作为重点,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心情,保证肝气顺达,从而真正实现防病保健的作用,尤其是病人,在春季进行锻炼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另外,在春季养阳时,要结合自身条件选取适宜的体育项目,怡情养性的同时保证气血通畅,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1.2夏季养阳

夏季三个月份也要注重阳气的管理,由于夏季温度较高,属于火,人们会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夏季将养生着重落在心神调养方面,并且有效地调节情绪,静心处事。

2秋冬养阴

2.1秋季养阴

秋天的三个月份,适宜早睡早起,收敛神气,才能顺应阳气的要求,保证肺部得以有效舒展,借助肺部的清肃就能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从而培养乐观的情绪。另外,在秋季,温度尽管已经有所降低,但是暑热未尽,会出现温差较大的情况,要酌情增减衣服,不能在刚刚降温时就穿着过厚的衣服。人体适应外部环境温度的能力较强,因此,骤然增加衣服会出现身体无法适应的问题。秋天属金,是肺气通畅的重要季节,能借助养护保证呼吸道的健康[2]。

2.2冬季养阴

冬天的三个月份在《内经》中被称为闭藏,需要早睡晚起。要保证精神上的安稳,着重控制情志活动,对事物充满满足感,且不要过于宣泄,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保证精神的内守。冬季要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将阳气潜藏起来,积蓄阴精。冬季人们要想养生,不能过多出汗或者是劳作,要注意养护阴精避免在春天出现温热的疾病。另外,冬季属水,要将肾气管理作为关键,减少五脏六腑的压力,顺应自然界的阴气特点,注重保护肾精的充足性。

3季节性饮食调理

结合四季养生需求,要按照节气进食相应的食物,减少外界对身体的影响。

第一,春季要多食用甘,少食用酸性食物。增甘能养脾气,由于春季本身就是肝火较旺的季节,因此,食用酸性物质会造成肝火亢奋,损伤脾胃。养生要讲究时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糖类的食品,例如,家禽的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另外,春季要注意“春捂”,避免天气忽冷忽热导致的疾病。并且,因此人们冬天利用厚衣服捂了一个冬季,人们的代谢功能会逐渐减弱,无法迅速适应外界的环境,所以,春季不能马上穿着单薄的衣服。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加应该注意保暖防寒,减少心肌梗死疾病的出现。

第二,夏季天气十分燥热,人们会出现心火旺盛的现象,因此,要克制肺金,少食用苦味的食品,多食用酸性和咸味食品。并且,夏季人们出汗较多,多食用酸性物质能起到收敛的作用,避免机体大量出汗,例如,小豆和桃李等。另外,因为汗液会带走部分盐分,为了防止汗流失过多伤了心气,就要食用一些咸味食品。夏季人和自然都属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因此,夏季不宜使用过量的凉性食品,多吃会对脾胃造成影响。以清淡食物为主,是夏季饮食调理的关键[3]。

第三,秋季饮食要注意滋阴养血和清燥润肺,食用酸味能保证肺气收敛,避免食用过多辛味蔬菜或者是食品。并且,秋燥容易出现,这就需要利用食品有效滋养肺火,例如,芝麻、糯米、菠萝以及乳品等。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食用阿胶、龟板等要结合自身情况酌情食用,避免消化不良等问题影响身体。也就是说,滋补要满足补而不滞的原则,配合一些健脾药物,有效减少副作用。

第四,冬季饮食要将苦味和辛味食品作为首选,此时阳气较为衰退,人们出汗的机会较少,因此,食用一些葱椒能达到开通腠理,畅通气机的目的。要想满足养生的需求,就要注意阴精的保护,从而提高人们的精气,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讨论

总而言之,在春季和夏季养阳,秋季和冬季养阴,按照四季变换食用相应的食品,提高饮食调理的时效性,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真正顺应天人相应的理念。并且,结合人体阴阳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贴合自己的养生食疗计划,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展雁.春夏之交幼儿的饮食调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4(06):47.

[2]章新奇,张金芳.不同体质冬季饮食的调理[J].癌症康复,2015,01(04):46-52.

[3]常思思,温波.浅谈四季皮肤的养生与护理[C].第二届中国中医美容与体质养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97-99.

[4]魏勇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浅释[J].河北中医,2015,37(2):265-267.

[5]冷玉琳.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义及四季养生[J].现代中医药,2016,36(2):65-67.

[6]王志清,胡佳奇,刘齐等.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J].河南中医,2016,36(7):11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