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稿件自身信息初审稿件创新性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基于稿件自身信息初审稿件创新性的策略]

胡英奎,王秀玲

关键词:学术论文;创新性;初审

收稿日期:2010-09-23

作者简介:胡英奎,重庆大学期刊社编辑,博士研究生。王秀玲,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400030)

编辑初审是学术期刊审稿流程中的重要一环,编辑初审的主要作用是在将稿件提交同行专家评审前淘汰不符合期刊发稿要求的稿件,以减少提交专家评审的低质量稿件,从而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效率,节约学术资源。编辑初审淘汰稿件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稿件选题是否属于期刊的发稿范围;二是稿件的学术质量是否能达到期刊的发稿要求,其审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审查其创新性。其中的第一点标准比较容易把握;但由于编辑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对稿件的创新性审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学者对编辑进行稿件创新性审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1-6],也有学者提出根据稿件本身提供的信息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7-8]。在编辑对稿件内容不是十分熟悉的情况下,根据稿件本身提供的信息点进行创新性审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但该方法如何在初审过程中实施,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根据笔者初审稿件的实践,深入探讨根据稿件提高的信息初审稿件创新性的方法。

1根据稿件的标题判断其创新性

稿件的标题也称为题名,是能反映稿件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9-10]。稿件的标题一般都能表达稿件的中心内容,即一般不需要通读全文,仅凭标题就能获得稿件研究的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得到的结论等信息或其中的部分信息。根据标题中反映出来的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其研究的对象是否有新意;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业界通用的常规方法还是作者独创的新方法;作者的研究是自己提出了新理论并进行了验证,还是将已有的成熟理论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者是将已有的成熟理论应用于已有该理论应用的领域;稿件得到的结论是全新的结论,还是对前人已提出结论的复述或是对前人结论的否定。稿件的标题也许不会完全反映出上述全部内容,但至少会反映出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或理论基础,只要熟悉稿件所在领域的科研动态,认真阅读分析稿件的标题,一般都能初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及其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稿件为了更能吸引读者,在取标题的时候故意夸大其新颖性或研究的深度,如将稿件的标题取为“……新方法”、“……新理论”等,编辑对此类稿件初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识别作者提出的方法或理论是否确实为新方法或新理论,实在难以判断时就需要通读全文,利用正文中的其他信息进行判断。稿件标题提供的信息毕竟有限,如果仅根据标题提供的信息难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就需要根据稿件其他部分提供的信息进行判读。

2根据稿件的作者信息判断其创新性

作者署名是稿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期刊编辑根据作者的署名信息也能初步判断文章的创新性。作者的署名信息主要包括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等内容。根据作者的署名可以通过网络检索的方法获取作者的科研经历和已发表的文章,从而判断稿件是否与作者的科研经历相符或相近,如果稿件内容与作者科研经历完全无关,或与作者已发表的文章属于完全不相关的领域,稿件的创新性就值得怀疑了;如果稿件的内容属于作者研究领域的内容,则需要将稿件与作者已发表过相关论文进行比对,以检查稿件与已发表论文的关系,从而判断稿件是否有新的发现。在与作者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比对时,不仅要与第一作者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比对,还要与其他署名作者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以及其他作者的学位论文进行比对,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作者所在单位也是判断其创新性的依据之一,编辑如果熟悉作者所在单位的研究条件,对稿件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也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作者所在单位不具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等研究条件,且文中也没有说明使用了其他单位的仪器设备,稿件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就值得深究了。

3根据摘要判断稿件的创新性

摘要是稿件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摘要包含与稿件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使不阅读稿件全文,也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稿件的摘要包含了创新性审读所必需的大量信息,摘要一般描述了稿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等,且摘要言简意赅、结构化程度高,根据摘要提供的信息进行创新性审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摘要中提出的研究目的可以基本了解稿件拟解决的问题,进而可以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判断稿件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新意;如果稿件拟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则需再判断稿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有新意,该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解决该类问题,采用该研究方法是否能得出可信的有创新性的结果;然后再判断得到的结果和结论是属于创新性的结果,还是属于对已有成果的验证或者是对已有成果的否定;如果本文是提出全新的结论,即前人没有进行过该类成果的相关研究,或即使进行过相关研究也没有得到该结果,则稿件的研究创新性较强,但还需要通读全文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如果仅仅是验证已有成果在已被证明适用领域的正确性,则稿件仅仅是重复了前人的工作,不具备创新性;如果结论是证明已有成果在新领域的正确性,则稿件的结论有部分创新;如果结论是对已有成果的全盘否定,则需要进一步通读全文,以验证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如果编辑无法判断其正确性,则需将稿件提交审稿人评阅后再做定夺。

4根据引言判断稿件的创新性

引言是以简短的篇幅介绍稿件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括,说明稿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稿件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与标题、摘要所提供的信息相比,引言将为创新性审读提供更多信息。引言首先会对论文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即为什么要进行该研究,即使编辑对该领域不是十分熟悉,通过该部分内容的阅读,也能大致了解稿件研究的意义;引言中一般还会综述相关研究的现状,即前人已做过哪些相关研究、已取得什么成果,稿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弥补了前人的哪些不足。这部分内容应该是编辑初审的重点,首先审查综述是否完整,即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作者是否都已阅读,作者是否对所有的文献都作出了客观评述,已有文献中是否存在与稿件高度相关的文献,如果存在这类文献,与稿件是什么关系,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否存在重复,特别是作者自己发表过的文献以及作者所在单位已发表过的文献中是否存在与稿件高度相关的文献,如果有,应对这类文献进行重点审查,以确保稿件没有抄袭已发表的文章。引言一般还会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证,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述,指出已有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果稿件正是解决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论文的创新性较强,而如果仅仅是重复前人的工作或者仅仅是验证前人成果的正确性,则论文的创新性就大打折扣了。引言中还会简述论文的研究思路或方法,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初步了解研究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或者初步判断利用作者的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得到创新性的成果,如果对作者的研究方法或思路存在疑问,或者根据作者的研究方法能获得创新性成果,编辑就需要再阅读全文,以判断是否确实按照引言中提出的思路或方法开展了研究,正文是否解决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5根据正文判断稿件的创新性

通过标题、摘要、引言的审读,基本确定论文可能有一定的创新性之后,如果还有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能确定的话,就需要通读论文全文。如果编辑对论文涉及的内容不是十分熟悉的话,通读全文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的去阅读。通读全文的目的主要是验证以下几个问题:是否按照引言中提出的方法和思路开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为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理论推导过程是否为稿件的贡献;理论推导是否严谨;试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之间是否互相印证;文中的研究过程是否必然得到文中的结论。在对稿件的审读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引言中提出了一套比较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正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却与引言中提出的方法毫不相关之类问题,这类比较明显的问题,通过阅读全文就可以发现;有的稿件引言写得非常好,将其使用的研究方法论证得极具创新性,但通过审读正文中对该方法描述可能会发现,该方法其实只是该领域的常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身新意并不强,甚至使用该方法开展研究未必能得到创新性的成果;还有的研究试验设计本身存在瑕疵,如试验样本取得太少、所取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根据试验研究获得的结论不具有普适性等,这类研究即使得到了貌似有一定创新性的结论,也不应该予以认可;有的理论研究类文章,全文的主要贡献就是理论推导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结论,但在审读文章时可能会发现,其大部分理论推导过程都是对已有成果的复述,甚至是对标准规范、教科书内容等业界常识的复述,所得结论也可能是对已有成果的简单改进;还有的文章理论推导过程本身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在推导过程中先对适用条件进行假设,而该假设本身可能就不成立,这样得到的结论当然也不可能成立。由于编辑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有限,根据文章的正文进行创新性审读,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但编辑还是应该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尽可能发现文章中可能存在的明显问题。

6根据结论判断稿件创新性

结论是稿件的最后总结,也是凸显稿件主要贡献的内容。通过阅读稿件的结论可以快速确定稿件的主要贡献并能据此判断文章的创新性。但有的稿件结论表面来看贡献较大、创新明显,如果仔细推敲也可能存在问题。如有的稿件将该领域的专业常识作为结论,这样来看,稿件所做研究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专业常识的正确性,显然该研究就没有必要性了;有的稿件结论新意较强,但通读全文会发现,结论可能并非建立在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即该结论与所做研究无关,所做研究也无法得到该结论;还有的稿件结论的局限性太强,不具有普适性,即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而该特定条件出现的可能性极小,这类稿件即使创新性很强,研究本身的意义也不大;有的稿件结论虽然是经过稿件的研究得到的,也具有一定的新意,但没有回应引言中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即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论解决的却是其他问题,这也就是常说的文章跑题了,这类稿件虽然有一定的新意,也不能说起具有创新性,因为结论的得出并非建立在合理充分的论证的基础上。

7根据参考文献判断稿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术论文中著录参考文献的目的之一,就是反映研究的起点和深度,并把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因此通过挖掘参考文献中所隐含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稿件中所开展的研究应该建立在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因此,稿件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应该是最新的文献,如果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大部分是比较陈旧的文献资料或者是教科书等,则需要对稿件的新意重点审查,或者对稿件重新进行查新。如果经过查新发现近年确实没有新的相关文献发表,或者仅有少量的相关文献发表,则该研究意义已经不大,存在创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近年相关研究成果太少,说明该问题已不是业界研究的热点,原因可能有两点:该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而造成对该问题的研究无法再进行下去,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难以再取得创新性成果;如果经过查新发现与该研究相关的最新成果还有很多,但作者确没有引用,说明作者开展研究之前没有进行充分查新,作者并未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许该问题在业界已经得到解决,而作者还不知道,稿件也不可能得到创新性的成果。此外,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有完备性,即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不仅有作者所在单位及自己的成果,也应该包括其他人的成果;不仅有国内的学者的成果,也应包括国外学者的成果,总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都应该被引用。如果国外也有不少学者也在开展相关研究,且作者仅仅著录了国内同行的成果,甚至大多为作者所在团队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说明作者没有掌握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如果确实只有国内才有人进行相关研究,甚至只有作者所在团队在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可能稿件的创新性比较强,但这类研究领域应该非常少,也许是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已经没有意义而造成国际上鲜有人研究,因此,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应该慎重作出结论。此外,对于稿件所列参考文献中与稿件本身相似度较高的文献,特别是作者本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有必要仔细把原文与稿件进行比对,以找出二者的区别,如果难以找出二者的区别,或者区别很小,可以基本认定该文为一稿多投或者为抄袭。因此,参考文献能为文章的创新性审读提供大量重要信息,在进行论文初审时应该予以重视。

虽然由于编辑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让编辑对所有稿件的创新性作出准确判断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编辑掌握初审稿件的技巧,充分利用稿件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信息,根据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应该能对大部分稿件的创新性作出准确判断,对于少部分难以作出创新性判断的稿件,在送审同行专家审稿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提交给审稿专家参考,并提醒审稿专家重点审读稿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宫福满,谢定均,李文清,等.基于编辑角度的科技论文创新性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2001,13(4):196-197.

[2]虞沪生,张瑞清,阎为民.科技论文创新性的审读[J].编辑学报.2006,18(5):333-334.

[3]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科技论文创新性判断方法[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24(3).

[4]朱大明.科技期刊强化论文创新性的基本策略[J].科技与出版.2005(3):57-58.

[5]钟细军.论科技学术论文创新性的初审评价[J].编辑学报.2010,22(2):108-110.

[6]张建合.学术期刊编辑初审探微[J].编辑学报.2003,15(1):23-25.

[7]宋雪飞,曲辰.充分利用稿件中的信息点,把好学术论文初审关[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3(6):179-180.

[8]朱大明.初审编辑鉴审科技论文创新性的几个途径[J].中国编辑.2007(1):42-43.

[9]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北京,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