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浅议

王志远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海南生态岛建设与维护总项目部天津300000

摘要:根据现今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党员综合整体素质,更好的地管理党员,以此探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简单分析,概括出了几种党员类别,同时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领域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

1引言

一般说来,在党基层组织建设中,关于党员的管理分配工作向来是属于比较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的。在那些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党员,其人员分类呈现出流动性大、多样、复杂的特点。而就目前企业的党员情况看,存在着大量的内退、待岗或者是离退休的党员,还有党员组织关系尚未按时迁出但其劳动关系早已不属于企业的党员等等,这样就给企业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更多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整改以适应这种新变化,以应对这些新问题,并不断摸索和思考出解决这种问题的党员管理方案。而按照企业各种党员的各种类别,实施具针对性质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方法,则是建筑施工企业党员管理方式中可以实行的一种教育管理方案。

2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

建筑施工企业要进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首先就必须明确好企业党员的各大类别,从而为之实行行之有效的、实际的管理方法。目前,这类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党员:(1)企业已经退、离、休党员。(2)企业在岗在册党员。(3)企业主动离职、辞职或分流但组织关系尚未依时迁出的党员;不在岗位但仍在册上的党员;经常驻扎在外地开展项目工程工作的党员等等。要想真正实行好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按照以上几大类党员的不同特性,以加强企业党员建设为重点,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强化教育管理机制。

3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方法

3.1完善好离退休党员后续工作,带动企业协调健康发展

不管是在企业中还是在社会中,离退休党员都是一个特殊团体,在整个的发展趋势中,这类特殊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并且普遍素质都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担任过单位较高层的职务,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在党务这块工作过,也有曾经是技术精英的。这部分人平常比较在意的中心话题、热点问题都大多都较为集中,一般都是看重与企业有关的问题。

(1)针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方法,要重点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其提供生活保障,解决现实困难,从而深入到他们的思想,掌握住他们的各种动态,并且,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年龄、特长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尽大可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2)在党的先进行教育活动中,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邮寄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资料、问候信,定期开展讲座、座谈会等方法强化和离退休党员们的沟通及交流,使得他们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党组织给予的关心爱护,另一方面又继续保持对共产党的坚定理想信念,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出自已另一份力量。

(3)针对那一部分行动不便利亦或者是身体有疾病的离退休党员同志,要依据他们的确有生活困难的实况,党组织领导干部人员亲自看望,让他们在家里就能够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理念精神,了解党的工作要求,进而了解这部分人的思想情况,通过党组织为其及时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困难。

(4)最后,对于离退休党员,要从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出发,为这部分党员开展“退岗不褪色”教育活动,为其锻炼永不磨灭的意志,尽情发挥他们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极大优势,让他们觉得自己虽年老但信念不朽,老有所为,散发光亮。

3.2增强在岗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升整个党团体的整体素质

企业在岗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们,作为企业运营生产中的一支关键队伍,对他们进行教务管理发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针对在岗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方式,可有以下几种建议。

(1)有针对性地对在岗党员进行培训、轮训,以提升党员们的整体素质,让其有着更高的思想悟度,并且锻炼出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及基层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

(2)在发展新党员的空隙中,注重培育那些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提升整个党员群体的综合素质垫下坚实的基础。在基层单位中,可以试着去在基层项目一线中去锻炼那些优秀青年干部,以实际经验来提高其能力,把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为发展新党员的重要考核依据。在保证安全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派一些新来的大学生到基层项目一线去锻炼,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政策水平高、全局观念强且政治素质好的干部分配到基层项目一线去开展协助党务工作,逐渐完善基层项目一线党务干部群体的知识架构、年龄结构,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的综合素质。

(3)强化企业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分公司的自身建设。可以通过组织其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自身所属责任,从而强化整体素质,以此完善党员制度,进行创优争先活动,加强该部分党员的观念意识、组织纪律意识、党性意识及为大众谋利益的意识,坚持不懈维持党的先进性,支持党员在职提高业绩,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力及凝聚力等。

(4)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保证那些驻省外党员的教育,鼓励这些党员积极关注企业党员建设信息,让他们自主参加学习,以此强化对这部分党员的的管理。另外,按照党章部分规定即企业党员建设工作需要,要综合这部分党员的特长、专业,发动他们在项目建设中的引导示范作用。完善涵括双向反馈、双向联系及双向服务在内的各类以支持党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及党建为目的的新体系,摸索出一条促进企业党组织与项目一线协同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的新机制。

3.3针对集中学习有难的党员,提高其自学能力

(1)对于企业那些主动离职、辞职或分流但组织关系尚未依时迁出的党员;不在岗位但仍在册上的党员;经常驻扎在外地开展项目工程工作的党员等,这类党员群体,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接受教育、参加学习都是较为困难的。而对于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一直都是头号难题,更是值得我们努力去摸索如何管理的党员群体。首先,他们有以下特点:一,有很强的流动性。二,缺乏流入、流出间的有效接转手续。三,这类党员群体对当地工作单位的归属感各不同。

(2)如此一来,便对于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一,造成党的统一组织化管理收到限制,垂直性不好,无法纵向到底。党员的这种流动性使得之前严谨密切的组织管理体系中所呈现出的组织优势被破坏,让一部分离开原来组织体系的党员在之后难以与当地单位党组织进行衔接,导致这部分党员脱离组织之外;二,因为流动到社区或者项目部的党员初始动力不同,加上又经常流动与项目部、居住地之间,难以找到其固定规律,因而无法掌控,导致成了管理困难的情形;三,党员对企业党组织缺乏应有的归属感,对企业了解不到位。如此,便会造成党员关系被忽略、身份不明的局面。

(3)根据这些特点,由此得出,必须勇于探索、不断实践,以新思路去解决那些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首先,那些不在职在册的党员,但企业中还有他们的劳动关系,或许是他们外借、内部退养、短期放假的情况,予以短期不在本企业上班的处理。其次,企业自行离职、辞职或分流,其组织关系尚未按时迁出的党员,企业要拥有一个信息资源库,以此用来掌握这些党员的情况。

(4)采取代管、协管及直管方式,让这部分流动性较大的党员有“家”可依;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让管理更加规范化。一般说来,依据流动党员归属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组织关系的转接及参与组织生活等内容作出硬性规定;根据各党员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党课教育、考核等,增强党员在企业党组织的归属感;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着重点、求突破。将流动党员中那些是领导干部的作为重点对待,有力加大党员的导向功能及影响力,统筹全局,促进党员的加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对于在册在职,在册不在职及离退休党员的进一步管理,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帮助党员做好离退职工作及加强党员主动学习的动

力,建筑施工企业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是强化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较好方式。党员在党组织日常教育管理中,对党员采取分类方式实行教育管理工作,日渐出成效。另外,在对党员的管理方式上,要更加明确党基层组织的职责,如此来扩大管理好党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时效性,与此同时,也转变了党员有些行为标准难以衡量、太过笼统的状况大大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4)

[2]洪国维,陈鑫辉.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3]王英红.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