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安全性评价规范黄梁正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能源安全性评价规范黄梁正锐

黄梁正锐

(清远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清远511517)

摘要: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在智能、新型电网建设中,应当更需关注电能质量问题,完善电能质量标准的制定,加强对电能质量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力求建立一个高效率,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电网。

关键词:新型能源;智能电网;电能质量;分析

前言:众所周知,如今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离不开电能的,电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近些年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可知,人类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由于人们需求量与实际电能的供有量两者是不平衡的,所以也就导致了电能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因为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微电源相应对策展开研究分析,其与传统的电源有着较大的区别,它能够较好的满足当今人类生产的需要。

1微电网运行方式

综合国内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各种新型能源的接入,微电网有2种基本的运行方式,即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本文主要研究独立运行下的微电网。当独立微电网电压过低时,可使电动机拖动能力下降,使带负载启动的电动机无法启动。电压过低还会导致电动机电流显著增大,使绕组温度上升,加速绝缘老化,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使电动机烧毁。电压下降,会使电动机转速下降,将影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电压过低时,照明设备的发光率和亮度也会大幅度下降。电压过高将使所有电气设备绝缘受损;使变压器、电动机等的铁心饱和程度加深,铁心损耗增大,温升增加,寿命缩短。可见,对独立微电网进行电压控制的重要性,各国开始提出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智能改革,以完善电力系统,使其变得更加节能高效,应变灵活,并能够稳定运行。

2新能源接入对电能质量影响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电力系统中大功率设备的启动,关闭和跳闸导致额定电压下降,导致电压波动和闪烁。大功率非线性负载,冲击负载,非对称负载,如大型电机,高压直流输电,电气化铁路,风力发电机,大型起重机,大型娱乐场所,冶金电炉,增加数量谐波电流注入电网。这些问题造成电网谐波污染,三电压不平衡,电压波动和闪烁,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另一方面,随着通信技术,各种复杂电子仪器等的推广和发展,负载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动汽车和汽车充电站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的电能质量问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应对电网和用户的电力进行监控和分析,以更好地控制电能质量。分布式电源的发展首先给配电系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传统配电网络的趋势是从电源到用户的单向流动,这通常是径向的。配电网连接到分布式电源后,整个电网的网络拓扑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多电源,网状电源系统,导致配电不确定性增加网络,导致配电网络的电压调节。困难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和电源质量问题,例如继电器保护误启动,电压闪烁和电压波动。

3关于新能源微电源并网控制策略的分析思考

3.1新能源微电源并网控制策略综合描述

针对于并网控制的策略分析可知,相关人员应当做到的一点是,要科学的满足电能的相关要求,因为微电源和电网实质上是相互连接的,一旦微电源发生波动之后,那么极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同的道理,微电网所形成的波动,也会对电源以及逆变器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行适当的控制显的非常的重要,这对于微电源并网控制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可知,一般对于微电源的各项技术指标,比如说电压、频率等做出了如下详细的要求:

首先,分析电压的要求。微电源并网控制根据GB/T20046-2006规定可知,不同的电压之下,相适应的响应时间一般是做了如下的规定,当电压小于0.5额定电压时,其最大的分闸时间为0.1秒,如果说额定的电压是0.85或者0.5的情况,那么最大的分闸时间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其时间由0.1秒上升为2秒。其次,微电源并网控制频率的控制。微电源并网频率控制依据Q/GDW480-2010的规定可知,微电源并网控制的电网频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种要求是,微电源并网控制频率应当要与相连的电网频率一致,也有一定的误差范围,通常情况下,这种误差范围被控制在偏离正常频率0.5Hz,如果出现了频率越线的情况,那么应当在0.2秒内将越线频率进行有效的切除。最后,关于微电源并网控制的谐波和波形畸变控制。由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可知,微电源并网控制所输出波形总的谐波,其失真度不能够高于5%,这其中对于谐波类型失真度作出了更加详细规定,比如如果是奇次谐波,并且次数大约在3至9次,那么这里的畸变量就不能高于4%,另一种情况,如果是偶次谐波,次数大约在2至8次,那么整体的波形畸变量就不能高于1%。

3.2微电源并网控制的对等控制策略

微电网过程当中所有电网的均等化处理将会是微电源并网对等控制策略的本质所在,它们之间并没有存在从属关系,正是因为这样,每个电源的控制都应当按照科学的策略展开相应的分析,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实际的互联控制。在微电能平衡的基础上,微电网当中任何的电源接入或者断开,都不必改变相关的设置,微电源对等控制技术是其中使用最为明确的一个环节,通信联系不存在于微电网和微电源之中,所以整个微电网运行的速度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相应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由于种种的优势,此种微电源并网控制策略受到了人们较为广泛的关注。通过实际的应用分析可知,一般采用微电源并网控制对等控制的策略有两种形式:

第一,有关f/p等下垂控制策略,这种策略所具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使用测量系统电压膜值,来为微电源的有功亦提供凭据,但是这种方式展开微电网的并网控制,那么就需要对内环控制器严格要求,因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系统所形成的冲击。

第二,P/f以及Q/v对等控制策略。这种方式实现微电源并网控制的原理是,利用微电源输出功率获得电压输出的频率和幅值。在微电源控制器当中,此种方式也可以进行直接的使用,不过也要符合实际微电网的相应要求,亦或者是对其展开一定的改造,多环控制器的设置就是改造当中的一种,内环以及外环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应当是不同的,此种模式的优势之处在于,可以加快系统的相应,并且为相关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这样大范围的电网波动问题以及相关的电能事故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应当明确微电源的定义以及分类,并且切实掌握几种微电源并网控制的策略,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微电源大规模的接入,同时为人类的电能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小鹏.光伏发电接入背景下的电源电网协调规划研讨[J].价值工程,2017,36(25):61-62.

[2]张青峰,姚志强,侯元文.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影响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23(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