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培训之心理辅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竞赛培训之心理辅导

郭小燕1纪璐1易克难1贾自杭1林佑环2

(1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石家庄050000;2厦门卡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厦门361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竞赛的概念以及竞赛活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别阐述了心理压力和心理现象,分析了如何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以及情绪管理。

关键词:竞赛;心理辅导;情绪管理

1引言

竞赛是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规范要求为内容,以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而开展的练兵、比武和考试活动。主要形式包括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理论知识考试等。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可以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培训的培训模式,围绕竞赛内容开展系列培训,达到选拔企业内部优秀人才,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各类专业人才技术技能水平;竞赛在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培”的良好学习氛围。

2.心理压力与心理现象

2.1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很多,而且来源、性质不尽相同,可能是来自社会的,也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不愉快的;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不管怎样,人面对压力总是要采取某种态度去适应它。愉快的、有利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短暂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危害甚小,但长期的心理压力使人在生理上产生过度的反应,如果不愉快的、有害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积极克服,往往会导致种种疾病。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挫折的最重要原因。中国有句俗话知足者常乐,就是鼓励人们降低欲求水平以减少内以后挫折,减少压力。

2.2心理现象

围绕竞赛项目开展培训,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现象:

(1)高原现象

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成绩停止不前,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其实这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练习效果与成绩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这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技能大赛之前的备战训练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全力投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练越糊涂。但“高原现象”不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技能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成绩到了极限。

(2)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3)心理饱和

心理饱和就是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4)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罗?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正是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并且,在两届奥运会当年他的最高成绩都大大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因此,研究者也借用“克拉克现象”来研究最优秀选手的大赛失利问题。

3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情感导师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作为竞赛的教练员,开展心理辅导,保持选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压力及压力的来源。我们觉察到的威胁我们健康的任何环境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应对能力带来压力。它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我们对压力事件的评估也是极其主观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定义,解释,思考和应对事件,与我们认为这些事件是否对我们构成压力有很大关系。国外心理研究机构在2012年将挫败、矛盾、变化和压迫感定义为心理压力的四种压力源。

(1)挫败

挫败源于阻碍你实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的事件。外部的挫败源(所有这些都包含心理成分)包括失败、丧失、工作中受到歧视、意外事故、延误、交通拥堵、伤害性的人际关系、孤独和孤立。此外一些内部因素也会阻碍你达到目标,包括缺少基本技能、缺少自信以及其他所有自己设置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障碍。

(2)矛盾

矛盾是另一种压力源。由于两种或更多的冲突动机或者行为冲动出现竞争而产生,它可以分为双趋模式,双避模式,趋避模式三种。

(3)变化

变化会加重压力。特别是当生活发生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调整适应环境时。人际关系的变化、工作的变化、经济状况的变化,通常都会给人带来压力。即使这些变化是正面的和积极的。这其中任何一个变化都会给你带来压力。而当它们叠加在一起时,你感受到的压力就会更加强烈。

(4)压迫感

压迫感是渴望按一定的方式生活,并对此有很高的期望,它是现代生活中“忙碌病”的一部分。我们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许多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断督促自己。从来不对自己的所作、所能的或者所拥有的感到满足。他们不仅努力达到别人的期望,而且自己又给自己添上了一些极为苛刻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这样的情境中,那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那些错误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4心理测试及注意事项

心理测试是一种先进的测试方法,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心理特征数量化,衡量个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测量方法。心理测试注意事项如下:

(1)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顾虑。例如:你在私下做过一些违反制度的事情,如果你有过,就回答“是”,因为这不是道德判断的问题,而是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是独立型还是顺从型的。

(2)对心理测试中答案的选择不要做任何是非判断,而应该反映自身真实面貌。

(3)心理测试问卷中,有部分“测谎题”,以保证测试的有效、真实。某些人过于掩饰自己,测谎分数过高,该被试者自然就会成为心理素质有问题的“怀疑对象”。例如:“我不爱发脾气”,“我经常与别人争吵”,这两题是矛盾的,只选其中一个比较正常的,如果两个题都答“是”或“否”,必有一个答案是谎言,或被怀疑有抑郁症,否则就是一个人格不同意的人。

(4)不必反复琢磨,不要随便修改你的答案。凭借第一印象,尽快选择答案,以自己的理解答题。

(5)每个题都要作答或作选择,不可回避不答。

(6)必须独立答题,不允许议论,不允许参照其他人的答案;用电脑测试,必须互相隔离,保证不受他人影响。

(7)心理测试结果要保证其保密性,由心理学专家做出解释和评估。

5总结

竞赛是一种竞技类活动,是对人综合素质的一次全方位检验,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就是为了达到完善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或实现某一种目标,而心理素质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理测试是一种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对于做好培训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仁来.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侯跃英等.论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2.

作者简介:

郭小燕(1979-),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变电设备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