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胡芳艳何秀英

邵阳市中医院湖南邵阳422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受患有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实施介入治疗方法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性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介入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要较常规方法更为明显,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被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中晚期;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前言: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指的是一种介于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较为新兴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两种,具有有效、安全、对患者的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的优势,近些年多被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1]。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予以介入治疗,能够将患者癌灶周边的微小病灶予以有效的消除,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也具有良好的癌细胞杀灭效果,更有利于之后治疗的顺利进行[2]。为此本研究选我院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实施临床介入治疗,探究其使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这段时间,将我院妇科接收治疗的94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选出,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予以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是47例。对照组年龄33~72岁,平均(52.53±6.54)岁,疾病类型:宫颈癌19例、卵巢癌13例、子宫内膜癌11例、阴道癌4例,临床分期:ⅡB期7例、Ⅲ期22例、Ⅳ期1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4~73岁,平均(53.52±6.53)岁,疾病类型:宫颈癌18例、卵巢癌14例、子宫内膜癌10例、阴道癌5例,临床分期:ⅡB期9例、Ⅲ期21例、Ⅳ期1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病例资料信息,显示组间数据并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疾病均已经临床病理手术证实,并发展到中、晚期阶段;②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后进行[3]。

排除标准:①对本治疗所使用的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②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对临床治疗加以配合的患者。

1.2方法

研究组: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使用大C臂DSA机(Philip公司生产)、Seldinger穿刺术对患者实施股动脉穿刺操作,并于其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实施造影,让患者肿瘤供血动脉予以清晰的显示,插管操作,完成后两侧的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通过导管来实施化疗药物灌注,其中灌注的药物包括剂量为60mg的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15mg的丝裂霉素(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025)、40mg的阿奇霉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66)、600mg的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686)以及45mg的表阿霉素(AntibioticosS.p.A.,注册证号X19990296),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治疗的栓塞剂,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按照具体情况可予以适当调整。共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全身静脉化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使用药物等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肿瘤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经检查患者肿瘤消失时间>1个月;②有效:患者肿瘤面积缩小在25%以上,并且持续的时间在30d以上;③无效:治疗后无改善,甚至有了恶化迹象。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专业软件,统计后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值<0.05时,便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的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数据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而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由于妇科恶性肿瘤的供血途径为动脉供血,肿瘤周围的血运较为丰富,实施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可一次性在患者的动脉内实施大剂量的灌注,让原有的静脉给药途径发生改变,在短时间内让使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作用,使药物的作用时间明显缩短、提升杀死肿瘤细胞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5]。根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治疗药物浓度同癌细胞被杀灭数量正相关,若药物的使用浓度增加了1倍,则治疗效果便会提升10至100倍[6]。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则会更加明显,若提高了药物的使用浓度,则同常规静脉化疗治疗相对,其应用效果会提升50至100倍,既能够将癌细胞在短时间内杀死,同时也可将人体中的血药浓度予以保持,使治疗效果更具有持续性[7]。但同时,在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发生水肿、组织缺血或坏死等的不良反应,但程度相对较轻,通常在治疗后的7d作用便可自行缓解、消退;实施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患者需予以穿刺操作,其穿刺点易发生组织性水肿或是疼痛等的不良反应,但相关医护人员无需进行专门的干预处理,治疗后患者便可自行得到缓解;相较于常规化疗治疗,介入治疗只在患者的病灶局部加以作用,其副作用相比较而言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疲乏感、反胃、恶习呕吐等的不良反应,造成一定的肝功能损害,但这种不良反应在经输液治疗对其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调节后,便会得到自行缓解、逐渐消失[8]。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介入治疗后,患者在白细胞减少、发热以及尿路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提升,由此便可代表,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能够使局部用药的浓度增加,对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且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更小,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好的杀灭肿瘤细胞、提升治疗质量,因此更值得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洪水强.奈达铂合紫杉醇化疗在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7-228.

[2]丁丽丽.对行介入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全程沟通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132-133.

[3]黄锋.放射介入联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1):72-74.

[4]王家莉,沈华,范炜.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与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16,38(3):209-211.

[5]路红涛.超声介入疗法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138-139.

[6]彭建国,郑操.放射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251-253.

[7]任红娟,李鹏.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来源腹膜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6,37(22):3440-3444.

[8]张世兰.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8):9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