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子宫脱垂的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

/ 1

2例子宫脱垂的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

杨梅

杨梅(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中图分类号】R71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15-01

【关键词】子宫脱垂地震伤员护理

我院于2011年4月开始收治地震伤员,到目前为止,共收治了74例患者,发现其中2例地震伤员合并子宫脱垂,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6岁和43岁,脊髓损伤平面分别为T6,ASIA=C级和T11,ASIA=A级。均为自然分娩,分娩过程顺利,地震受伤前未发现子宫脱垂;2例患者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09年6月发现子宫脱垂,均为Ⅰ度重型。行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2例患者膀胱容量和压力分别为750ml时33cmH2O和700ml时38cmH2O,膀胱容量高于正常,压力在安全压力范围之内。(正常膀胱容量为300-500ml,膀胱安全压力为小于40cmH2O)。

1.1女性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1]。我国学者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Ⅱ度轻型: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于阴道口外。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1]。地震导致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使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小便不能自理,长期采用增加腹压的方式排尿,从而导致子宫脱垂。分析其病因:分娩损伤(子宫脱垂最主要的病因);长期腹压增加;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

1.2护理措施

1.2.1清洁导尿:遵医嘱行清洁导尿,每日5次。时间安排为07:00-11:00-15:00-18:00-21:00。因其长期采用增加腹压的方式排尿,排尿时间延长。排尿期膀胱压力可短暂升高甚至超过40cmH2O,将造成上尿路引流不畅,损害肾功能[2]。清洁导尿可避免这种损害。

1.2.2饮水指导: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饮水,每日饮水总量在2000ml左右。保持尿量在1500/d以上。清晨07:00至晚上20:00之间完成全天饮水量。20:00至次日07:00之间不再饮水。时间安排为:早餐400ml;上午10:00,300ml;午餐400ml;下午16:00,300ml;晚餐400ml。

1.2.3指导自我锻炼:教会患者在床上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即肛门括约肌训练。嘱患者有意识的做提肛动作。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采取膝胸卧位,即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3]。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

1.2.4心理护理:患者在初次导尿时均有抵触情绪,询问后得知其原因是:患者觉得在阴道口可以看见子宫颈,与正常人不一样,不愿意让人看到。告知患者子宫脱垂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其长期采用增加腹压的方式排尿引起的。行清洁导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继续增加腹压使子宫脱垂的程度加重。操作时会用屏风遮挡,保护其隐私。

1.2.5健康教育: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手按压腹部排尿,用力大便等;养成定时定量饮水,定时排尿的习惯。配合药物治疗,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穿棉质柔软内裤,避免子宫颈与衣物摩擦形成溃疡。每日晨晚间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2讨论

截至目前,2例患者的子宫脱垂均有所好转,脱出阴道口的宫颈均有所回纳。且未发生感染、溃疡等并发症。且都学会了自己间歇导尿。地震伤员中女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她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意长期安置保留尿管或者采用间歇导尿。而是采用增加腹压的方式排尿。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及子宫脱垂的发生。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没有尿流动力学依据的情况下采用增加腹压的方式的排尿,以免加重子宫脱垂。由此可见,对于脊髓损伤的女性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应早期介入,且要采用合理的排尿方式,并进行预防性的盆底肌训练。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2-373.

[2]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一)[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

[3]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