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寿世保元》便血辨证施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9
/ 2

龚廷贤《寿世保元》便血辨证施治探析

周聪

(孝感市中医院脾胃科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寿世保元》是明代医学家龚廷贤撰写,该著作是一部大型的临床医药全书,收录记载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方法,其中便记载了便血的治疗。作者拟将《寿世保元》治疗便血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期在临床治疗便血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寿世保元;便血;辩证施治;探析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38-01

《寿世保元》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分为十卷,内容涉及各种脏腑疾病及外科、妇科、儿科、养生等论述。该书条理清晰、法度严明、对疾病的预防、转归、预后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在辩证施治中方剂随证型变化而加减运用灵活自如。笔者对此书中便血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归纳。

1.龚氏对便血的认识

便血由邪客胃肠以致脉络受损,血液不循常道随大便而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见病因有: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等[1]。龚廷贤认为气郁、酒色过度、过食辛辣肥甘、七情六淫皆可发病。《寿世保元》:“一论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脏腑蕴积湿热之毒而成。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气血逆乱,皆能令人下血”[2]。临床表现多以大便鲜红或暗红、黑色为主。记载多种不同证型的便血和对应的临床表现:“便血在便前,为近血;便后出血为远血;便血伴肛门红肿疼痛者为下焦热毒炽盛;便血久不能止者、为脏腑虚寒所致、故而面色痿黄、身体瘦弱;脾气虚弱便血者则不论近血、远血皆可出现食欲减退、乏力、面色萎黄[3]。

2.龚氏对便血的辨证施治[4]

2.1劳倦内伤便血

解毒四物汤:当归、川芎、黄柏、黄芩、侧柏叶、地榆、黄连、阿胶、白芍、栀子、生地黄、槐花以上诸药各等分煎服。腹胀者加陈皮;气虚,加人参、白术、木香;肠风下血,加荆芥;气下陷,加升麻;心血不足,加茯苓、首乌;虚寒,加干姜。

2.2营血亏虚便血

滋阴脏连丸:生地黄、槐花、牡丹皮、熟地黄、大黄、白茯苓、泽泻、川黄连、山药、山茱萸各等分碾末装入猪大肠内,两头扎住、以糯米三升蒸熟,制成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八十丸,盐汤送服。

2.3肠风便血

槐角丸:槐角、侧柏叶、黄柏、归尾、黄芩、地榆、荆芥、黄连、枳壳、防风各等分碾为细末。制成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六十丸,米汤送服,禁食生冷辛辣。不论便前便后、远血近血、皆能奏效。

2.4热毒炽盛便血

八宝汤:黄连、槐花、连翘、栀子、黄柏、细辛、黄芩甘草各等分水煎服。适用于便血、腹痛、肛门红肿之下焦热毒炽盛证。

2.5肠风脏毒便血

加味解毒汤:大黄、赤芍、黄芩、黄柏、栀子、连翘、防风、枳壳、黄连、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则可治肠胃闭闷,便血,脏毒积热,黄连、枳壳碾为细末制成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七十丸,清茶送服。可治肠风脏毒便血,痔疮下血。

2.6脏腑虚寒便血

槐黄丸:槐花、黄连碾末。放入猪大肠内,两头用绳扎起放入韭菜二斤水煮后用药肠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八十丸,米汤送服。大便出血者,面无血色、气短、乏力,久出血不止者为脏腑虚寒便血,尤为适宜。

2.7便血久不愈

断红丸:附子、鹿茸、续断、侧柏叶、白矾、当归、阿胶各等分碾末,制成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七十丸,米汤送服;便血久不愈者宜之。

2.8肠风下血

观音救苦方:黄连、木香、乌梅肉。将黄连煎汁后,木香碾末、乌梅肉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六十丸,温开水送服。

3.龚氏的用药特点

龚氏在便血的辩证施治中所用的各种方剂均根据证型的变化而设,方剂的配伍以丸剂多见,并配以不同的赋形剂调配可以起到相须、相使或相佐之功。如槐黄丸将槐花、黄连碾末放入猪大肠内并制成药丸,唐代《食疗本草》中介绍猪肠性味甘平,处方中多采用其“固涩”之功,在治疗便血、久泻脱肛及痔疮时作为赋形剂添加使用。配伍槐花、黄连可以起到相须为用的作用。观音救苦方中将乌梅肉捣为丸取其涩肠止血之功。龚廷贤认为水丸易化,且易吸收,擅治上焦病。米糊丸,融化吸收次之,可治中焦病。丸剂药性较缓,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龚氏将药丸大小分为三类,如梧桐子大小者(宜治下焦病)、如绿豆大者(宜治中焦病)、如米粒大者(宜治上焦病),故治疗便血多用如梧桐子大小[5]。龚氏注重扶助正气,但凡虚人便血,便用补中益气汤先服用,然后加用止血药物可收良效。肠风下血有血虚患者用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再在方中加苦参、槐角、地榆、侧柏叶等药可体现出养血、解毒、止血,攻补兼顾之意。

4.病案举例

例1:某患者,因饮食失当,导致长期大便出血。有红有汲黯,半年后他出现便血、盗汗,恶寒发热,血汗两药使用均没有效果。脉象虚浮,心脉涩滞,考虑为心脾两虚、气虚不能摄血而致便血盗汗,气血俱虚。治疗方面拟在午前服补中益气汤以补益心脾之气。午后用归脾汤补心脾之血,数月后痊愈。

例2:某患者平时喜欢喝酒,不时便血。时便前出血、时便后出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懒言。此为脾气虚而不能统血,以补中益气汤加茱萸、黄连。半月后血止。

例3:某男子便血,腰膝酸软、尿频,考虑为肾精亏虚,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益精。精血得以补充,诸证自除。

5.结语

龚氏对便血颇有见解,提出肠风下血为便前出血,是为近血,脏毒下血为便后出血,是为远血;便血兼有腹痛、肛门肿痛者为下焦湿热,热毒盛炽盛。若是大便下血、久不止者、考虑为脏腑虚寒所致,故出现面色无华、乏力气短、形体消瘦;治疗便血中热毒炽盛者重在清热解毒止血;肠风下血者重在疏风润燥,凉血止血;脏腑虚寒者重在扶阳益气摄血;原书中记载下血长期不愈的,先用补益剂然后用温药以期达到扶正摄血的效果。同时记录一个肠胃流热外治的方子,便血肛门爆肿,采用蜗牛研成细末,涂之则消。并通过观察患者的出血颜色来判断病性的寒和热,血色鲜红者为热;血色青黑者为寒。综上所述,龚氏对便血的治疗分析独到,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91-392.

[2]龚廷贤.寿世保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7.

[3]龚廷贤.寿世保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