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因素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因素浅析

张贵新1何准辉2魏月琴1

张贵新1何准辉2魏月琴1

(1四川省江油市九O三医院预防保健科四川江油621700)

(2四川省科学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240-02

【摘要】乙肝疫苗(HepB)自问世以来,对控制乙型肝炎(乙肝)的传播起到特异性的预防作用,对控制与乙肝有关的肝硬化、肝癌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的因素较多,并不是所有的受种者都能产生抗—HBs,如机体的个体差异、疫苗的冷链管理、接种部位、接种人员的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以及遗传等因素,对抗—HBs阳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关键词】HepB免疫失败影响因素浅析

1HepB免疫失败与机体的个体差异的关系

1.1HepB免疫失败与年龄的关系

有资料显示,儿童(6岁—10岁)HepB抗—HBs的阳转率100%,成人(18岁—60岁)的抗—HBs阳转率89.25%,65岁以上的老人抗—HBs的阳转率50—60%[1];不难看出,儿童的抗—HBs阳转率远远高于成人及老年人,差异非常显著。

探索新的免疫佐剂以减少无应答现象是近年免疫规划人员研究、探讨的热点。卡介苗是否对HepB的免疫应答有潜在的增强、辅助功能,还需进一步探讨。

1.2HepB免疫失败与烟、酒嗜好的关系

有烟、酒嗜好的人,可直接影响抗—HBs的产生。也有报道,被动吸烟可使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

1.3HepB免疫失败与免疫力低下的关系

依赖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比正常人都低,HepB按常规免疫接种程序接种,抗—HBs的阳转率仅为(56±2)%,其原因可能与外周血液淋巴细胞降低有关。曾有人报道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可提示是否产生抗—HBs,当淋巴细胞<1300/mm3时不太可能产生抗—HBs。

2HepB免疫失败与疫苗冷链管理的关系

疫苗属生物制品,都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质或者多糖;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宜长期暴露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不但怕热、怕光,而且怕冻;疫苗的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2℃—8℃;一旦发生“断链”,疫苗的效价就无法得到保证,否则就会失去疫苗的免疫原性而导致免疫失败,甚至会增加疫苗的副反应。

3HepB免疫失败与接种技术操作规范的关系

疫苗不同于药品,预防不同于治疗,接种技术不同于注射技术,计划免疫人员不同于临床护理人员;因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计划免疫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即使是多年的临床专业医护人员也不例外,否则属于超范围执业。

HepB它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生物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加有佐剂氢氧化铝,安瓿的外观呈乳白色浑浊液体,接种时如不充分摇匀就吸入注射器,注入机体的抗原数量必然不足。

HepB如与带佐剂(氢氧化铝)的疫苗,菌苗(如狂犬病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卡介苗)同臂接种,必须至少间隔28天以上,否则两种含佐剂的疫苗在各自的接种区域形成抗原储存库,相互竞争吸引巨噬细胞,致使两种疫苗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4HepB免疫失败与接种部位的关系

上臂三角肌处皮下脂肪层较薄,血管也少,是接种HepB的最佳部位;新生儿最好接种在大腿外侧肌内,可避免和卡介苗同臂接种所产生的相互干扰;有资料显示,HepB在脂肪中数小时或数日后可因酶的作用而变性,这和HepB免疫失败有直接关系[2]。

5HepB免疫失败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刘蓬勃博士后曾对无、弱应答和强应答者的白细胞抗原亚型(HLA—DR7)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LA—DR7的频率(52.2%)明显高于强应答者(9.1%)。故认为HLA—DR7亚型可能是缺乏对HBsAg的正常免疫反应基因或者存在免疫缺陷基因,难于将HBsAg提呈给T细胞,故不能产生抗—HBs。

6HepB免疫失败与乙肝病毒(HBV)的关系

HBV隐匿性感染者因体内HBsAg的数量很少,使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很难检测到,或者HBV已发生变异,与检测使用的试剂不发生反应。这时的机体完全处在免疫耐受状态,无论是增加HepB的接种剂量、接种次数,还是变换接种途径,机体都不会产生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

7HepB免疫失败的其他因素

长期吸毒、酗酒、放射损伤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晚期肾病、糖尿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性恋等,这些人的免疫功能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处在低下状态;偏食、挑食的儿童常伴有营养不良或某种营养素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A、E等,对抗—HBs的产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也是HepB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造成HepB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排除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HepB的免疫作用,提高抗—HBs的阳转率,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13—521.

[2]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