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产褥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通过分析产褥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宋霞1涂晓娟2

1.山东省妇幼保健院250014;2.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400038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针对产褥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踢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控制产褥感染问题,促进产妇快速康复。方法:选取医院接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产褥感染率、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将不同生产方式与是否具有妊娠期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级运气阴道炎等产妇的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有产妇中出现了5例产褥感染患者,其中包括局部感染患者3例,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妊娠期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孕期阴道炎者的感染率分别为6.67%、3.33%、28.33%、0.1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实它们与发生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导致发生产褥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与上述几种常见现象有很大的关联,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关键词:产褥感染;相关因素;预防

产妇在生产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但如果这一过程中发生产褥感染情况将会影响到产妇之后的康复情况。有研究证实,产褥感染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产褥感染也会带给新生儿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对产褥感染因素的研究力度,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策略进行防范。本文对产褥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达到有效控制产褥感染及促进产妇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6月接收的产妇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0~40岁之间,孕周为32周~42周,其中包括了自然生产的产妇46例,剖宫产生产的产妇14例。其中出现妊娠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所占比例为6.67%;胎膜早破的产妇2例,所占比例为3.33%;产前贫血的产妇17例,所占比例为28.33%;产后出血的产妇1例,所占比例为0.17%;阴道炎产妇3例,所占比例为5.00%。一般资料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对选中的所有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是不是存在妊娠期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孕期阴道炎感染感染发生率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

1.3统计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8.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针对所有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级部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选择的60例产妇当中,发生了5例产褥感染,感染率为8.33%,其中包括了局部感染的患者3例,所占比例为60.00%,显著的高于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各种情况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并发症产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孕期阴道炎产妇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它们与产褥感染具有密切的关联。

3.讨论

总而言之,产妇不管是选择那种生产方式,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及产褥期间都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而引发感染问题发生,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局部感染,这对于产妇的哺乳、恢复以及对新生儿照顾等方面的能力都不断下降,造成各种不良现象发生,所以应提前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的进行干预这对于产妇与新生儿都非常有利。而临床认为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1],故认为对于相关因素的全面研究及干预措施的详细制定及实施才是有效控制感染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医院近几年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为0.48%,相对低于WHO调查所得的约1.00%感染率[2],而其中又以局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另外研究还显示,生产方式、妊娠期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孕期阴道炎均是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制定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充分重视,应加大阴道产的优势的宣传,尽量提升阴道产率[3],另外对于存在妊娠期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孕期阴道炎者,在围生期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从降低感染源接触概率、提升产妇感染控制意识等方面全面入手[4],以达到尽量降低产褥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小芳.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10-111.

[2]曹善珠.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34-835.

[3]敖英其其格,阿依尼沙汗·依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OL].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35.

[4]朱慧芳.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31.

[5]敖英其其格,阿依尼沙汗·依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OL].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35.

[6]刘吉平.产褥感染150例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54-55.

[7]朱慧芳.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