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刍议

顾素彩

河北省枣强县王均中心小学顾素彩

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上巧设疑点

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提问,如在上《心声》一文,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你是文中的李京京,你是怎样想的,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哪一位老师,你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共鸣,。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我在上《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参考书阐释这首诗的好处在于:第一、万千柳丝表现了“柳树的特征”,不但写了柳树,而且歌颂了春天。第二、从“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看到诗人歌颂“创造性”劳动。如果就照参考书这样讲,学生听,学生记,表面上学生认真听课,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及效果。就算你用的是启发式的教学,问“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为什么写得好?学生也只能用手里的参考书支悟回答。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为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我采用了有趣或者说怪诞的提问,问学生这首诗为什么不把“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成“万条垂下绿线绦”,不把“二月春风似剪刀”写成“二月春风似菜刀”“宝刀”等呢?第一个学生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好在写出了柳条茂密的特点,一般的树,枝繁而叶茂,而柳树的特点不同,枝繁而叶不茂,柳条茂密,而柳叶很小很精致,诗人发现了这与众不同特点,觉得很美。第二个学生说:用一个“丝”字写出了柳条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的美……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及想象,并解决了问题。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不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制宜,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文制宜,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多媒体辅助。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课外练习。

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练习机会,不流于纸上谈兵,做到知行合一,巩固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

4.拓展阅读。

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5.答疑解惑。

受课堂学习形式、时间等方面限制,某些问题一时无法说深说透,或在运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就需要针对性解答,课外答疑解惑就成为重要补充,采用面谈、邮件、电话沟通等各种形式。

6.参与比赛。

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难易程度。否则,讲课内容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平淡无味,激不起兴趣;讲得太深奥,学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转移,达不到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