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段冰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段冰磊

段冰磊

段冰磊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产科2645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76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剖宫产相关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014年度~2017年度难产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头盆异常、胎膜早破、脐带绕颈、高龄初产占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妊娠糖尿病占比逐年升高,产钳率逐年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因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数量逐年增加,且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占比也逐渐升高,临床应高度注意这两项指征。

【关键词】剖宫产率;指征;影响因素

产科处理难产分娩及高危妊娠分娩时,有效手段之一即为剖宫产术,通过对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掌握,使高危孕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降低,同时,将剖宫产并发症减少或避免[1]。近年来,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社会因素介入医疗行为背景下,提升了剖宫产率,尤其是无指征剖宫产,该问题得到了产科学界的高度关注[2]。因此,本研究以本院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共有1766例产妇在本院分娩,均为住院产妇,足月分娩,年龄21~36例,平均(29.3±2.7)岁;初产妇942例,经产妇824例。

1.2方法

收集所有孕妇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分娩产妇总数、难产产妇例数、剖宫产产妇例数及产钳使用情况;以术前第一指征为依据,统计各项剖宫产指征每年的占比情况,指征包含胎儿窘迫、头盆异常、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社会因素、其他。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年度难产率、剖宫产率及产钳率比较

2014年度~2017年度难产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产钳率逐年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情况下,高危产妇及围产儿围产病率及死亡率缺失能够降低,但未能严格掌握或存在其他干扰因素时,增加剖宫产后,可能会提升新生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会升高[3]。因此,母婴健康有效保证基础上,要尽量的降低剖宫产率,良好的改善母婴预后。

根据本研究结果,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头盆异常、高龄初产为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这四个因素中,占比最高的为瘢痕子宫,同样逐年升高。这说明,孕妇分娩时,具体方式的选择会受到医生及孕妇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医患纠纷近几年不断发生,部分医生出于不担责任的考量,会对孕妇及家属的态度做出纵容和妥协,将剖宫产指征放宽,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提高了剖宫产率及瘢痕子宫占比;另一方面,产妇自身害怕阴道试产、不愿承受分娩痛苦、担心分娩对以后生活产生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也增加了剖宫产率[4]。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产科应加大对自然分娩的宣传,并在产妇分娩过程各种加强沟通,使产妇能够正确的认识阴道分娩、剖宫产,合理的选择分娩方式;另外,要不断的强化医生的责任意识,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促进剖宫产率降低[5]。

综上,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目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加强干预,大力宣传阴道分娩的优势,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宋雨亭,何永欢,汪颖,等.2003-2013年吉林省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3):2724-2728.

[2]杜珂珂,朱雪琼.高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2):371-373.

[3]陈红梅.2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6):724-726.

[4]段绍媛.剖宫产率增高及剖宫产指征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8):93-94.

[5]沈婕.近10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变化和围生儿病死率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