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5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体会

方芳

方芳(南京市第二医院十四区210003)

【摘要】总结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的护理。认为主要从一般护理和症状护理两方面进行。症状护理主要为对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所出现的症状而进行的针对性护理;一般护理为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所进行的基础护理。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62-0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经血一体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使宿主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多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的严重传染病。我院是南京市和江苏省AIDS患者的固定收治机构,2009~2012年共收治艾滋病患者约150余例,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约15例,现将我们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在27~56岁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96个/ul之间,均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V)。其中,明确诊断结核性脑膜炎5例,隐球菌脑膜炎6例,急性脊髓炎2例,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其中死亡8例,存活7例。

2.护理内容

2.1确立正确的艾滋病护理思想,建立艾滋病护理的目标。

首先,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艾滋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艾滋病的多种症状和体征,不仅需要有效的专业治疗同时也需要精心的专业护理,才能使病情得到尽快改善。要熟悉不同时期不同系统病情特点和护理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使病人得到优秀的服务;其次要理解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消除恐惧,无知和偏见,正确地对待病人及其家属,本着平等、关爱、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真情地帮助他们,使之较快地缓解病情,走出心理阴影。同时应坚持保密的原则,不仅尊重了个人隐私,而且也避免了其它病患的恐慌;第三,要熟悉HIV/AIDS感染和发生的基本知识,掌握艾滋病的传播径及其预防措施在护理工作中既要消除恐惧心理、大胆开展工作,又要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切实避免医院内病人的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并帮助家属防止HIV在家庭内的传播。

艾滋病病人的总的护理目标是减轻症状,重建功能[1]。但就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来说,又有其特殊性。此部分病人多合并较严重的颅内感染,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情比较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护理程序制定

护理程序是为病人提供系统的、全面、具体的整体护理的科学护理方法。包括收集、整理、分析病人的相关资料,如病人的营养状况、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病情危险程度的作出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并按对病人的影响程度排列出先后顺序。随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科室和医院的条件,订出护理目标和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正确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护理计划。通过护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照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把护理对象看成是一个由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组成的一个整体,综合评价护理的效果[2]。

2.3一般护理

对病人要尽量做好服务,减少病人的痛苦。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要有充分的日照和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恒定;保证充分的营养、水分和各种维生素的供给。不能进食者,除静脉补充充分的营养外,还可以进行鼻饲。

对重症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者要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每天用3%苏打水漱口或擦拭口腔,以保持口腔的碱性环境,预防真菌感染。有皮肤病损者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由于艾滋病人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人探视与接触,避免从外界获得新的病原感染。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常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故应全面细致地观察,以便早期发现病情,明确性质,及时控制以延缓疾病的进展。要密切注意病人的一般状态,定期测量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观察精神状况;观察皮肤、粘膜(口腔、生殖道)的病损存在和演变情况;病人有无咳嗽、胸痛、气短等呼吸道症状,咯痰的性质;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有无腹泻,观察大便性状,每日次数,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记录大小便量为治疗提供参考等等[3]。

2.4各种症状的护理

2.4.1发热的护理措施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以高人和超高热最为常见,因此,应该每4小时监测1次体温,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鼓励患者进食流质食物,并根据医生的医嘱及时给予退热处理,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和冰袋等物理降温。医嘱给予退热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出汗的多少、皮肤湿润度如何,防止大量出汗而虚脱。若患者出汗过多,应尽快通知医生,予以及时补液,同时更换干燥的衣被。

2.4.2头痛、呕吐的护理措施

高颅内压是引起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死亡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因颅内压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执行医嘱,保持病房安静。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嘱患者少量多餐或禁食,呕吐时协助其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头偏向一侧,并用容器接取呕吐物,以便消毒和观察性状;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卫生,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性质和量,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并做好详细记录,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4.3口腔的护理

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底下,造成多系统损害,如伴有口腔溃疡及白色念珠菌引起口腔毛状白斑[4],常见有舌尖、舌根部、双颊部、上腭、牙龈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面。口腔护理2次/d,注意动作轻柔,合并溃疡时用0.5%碘伏轻轻擦拭,碘伏可使溃疡面渗出减少,收敛快,口臭很快消失,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溃疡面愈合。最后用0.01%的维生素B12漱口液含漱10min,而维生素B12有明显的局部镇痛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有利于进食。

2.4.4腰椎穿刺术的护理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均需行腰椎穿刺,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准备好AIDS专用的腰穿包,置病人于穿刺室,调节室温。术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并及时询问有无不适。术后让患者去枕平卧4~6h,以避免低颅压性头痛、眩晕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细心整理手术器械,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做好标记,通知供应室,作特殊处理。[5]

2.4.5心理护理

因AIDS是终身携带,HIV感染的诊断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仅受疾病折磨,还受到社会多方面的歧视、排斥,有的无法摆脱这些压力而拒绝治疗,甚至自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患者和家属分别做工作,我们确保床旁有人陪伴,护士工作主动并表示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亲切感,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产生信赖感配合治疗,同时多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时应重视患者内在潜力的积极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把护理过程视为教育过程,忌用“轻视”言行,注意表情自然、语气柔和、态度和蔼、用通俗易懂词语和方法讲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生、发展及预防护理。注意尊重其人格,注意保密,消除紧张、敌对情绪,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本组病人经心理护理,均能接受现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6]

2.4.6处理尸体的措施

处理患者尸体的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员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围裙、手套和鞋套,所有的伤口均须以防水胶布或敷料包好。应以1%漂白水(以1:5的比例稀释,即1份漂白水加4份清水)将尸体的伤口、引流孔及针孔加以消毒,并以非渗透性的物料包裹;拔除静脉导管及其他锋利的器具时要小心,这些器具应放在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清洁干净尸体;尸体上所有的孔口应以浸过1%的漂白水(1:5稀释)的棉花球填塞。在辨明尸体附上所需的识别标签后,应以尸体单包裹,在尸体、尸体袋、尸体单上的文件附上“小心传染”的警告标准,然后放在平车上,再运往太平间[7]。

3.体会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CD4水平较低,免疫力极为低下,病情比较危重,大多有生命危险或者需要长期治疗。我们在临床的护理中体会到,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出详细而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其次,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变化,作好医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两者紧密配合;再次,积极处理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的产生;第四,因为这些患者可能需要频繁操作,如输液或穿刺等等,要作好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发生;第五,注重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产生不良影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作好家属的安抚工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丽媛,王双玉.艾滋病护理的一般知识.中华护理杂志[J],2002,45(1):24-29.

[2]刘江洋,李泽霖,马卫华等.艾滋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护士进修杂志[J],2001,16(4):439.

[3]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6–163.

[4]王维真,刘康迈,危剑安,等.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9~45.

[5]朱婉丽,邓云珍,徐启恒,等.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J],2000,15(7):518.

[6]赵红心,张福杰.艾滋病的护理.见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139.

[7]赵红心,张福杰.艾滋病的护理.见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