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心中自尊树起学生成功阶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挖掘学生心中自尊树起学生成功阶梯

吴隆文1吴隆斌2

吴隆文1吴隆斌2

〔摘要〕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只有树立了自尊心,才会追求上进,勇于开拓创新才会注重自己在班级中的形象,热爱和珍惜集体荣誉,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自尊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既可以培养,也可以被压抑。

〔关键词〕挖掘自尊树起阶梯

1帮助学生寻找支点,树立自尊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自尊的支点,是很难自尊起来的。那么要找的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每个学生突出的长处和优势。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又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告诫学生千万不能戴上“有色眼镜”看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帮助学生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常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而形成的。因此,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便成的树立自尊心的重要保证。比较要有科学性,在比较中,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短处比,否则就会滋长骄傲心理;也不能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否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在比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各自的参照标准,要比出努力方向,比出自尊心和勇气,比出实际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

2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激发自尊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可塑性较强的年龄阶段,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也特别善于模仿。一些具体真切的人和事,常会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鼓励的动力。在班集体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读名人传记,讲英雄模范的故事,鼓励学生学英雄,见行动,学名人,检查自己。如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会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毅力;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会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豪情;张海迪、聂耳、保尔、罗斯福等身残志坚、奋力拼搏的顽强斗志,更会激发学生立志成才,不甘庸庸碌碌的决心。学生羡慕那些英雄模范人物,钦佩他们的模样去要求自己,将他们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进而激发其自尊心,产生一种“我也行、我能行”的上进热情。

3多创造成功记录,培育自尊

自尊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只有失败,就无从谈自尊。相反,成功的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尊心就越容易获得。因此,创造成功的记录,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帮助学生选准适当的目标。选择的目标要与学生的个人能力相符,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要帮助学生把个人的期望值降低点,从小、从低开始,积小胜为大胜。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自尊心就会越强,自尊心提高了,就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样就会形成自尊与成功的良性循环;其次,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拿出行动。有了目标而没有实际行动,目标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在人的一生中,能力是在克服困难的行动中逐步提高的。随着学生的知识增多,能力的提高,克服困难的办法也就多起来,于是会由失败走向胜利,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尊心;再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依赖是自尊的大敌,因此要帮助学生学会独立,丢掉依赖思想这个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鼓足勇气,增强自尊心。

4寻找契机,升华学生的自尊情感

4.1少猜疑,多信任,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信任是打开学生封闭心理之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自尊自爱的“催化剂”。如有的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久而久之便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陋习难改的“坏孩子”。这时,做班主任的要及时拉他们一把,相信他们能改,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如可以委托他们管理宿舍、班里的纪律等,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爱护,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

4.2少苛求,多宽容,激发其积极性。每个青少年学生在心里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有的学生成绩差,就被认为一无是处,打入“死牢”,在以学为主的舆论声中就会自觉无能。这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其他特长,用其所长,树立其地位和自尊心。比如口才好的学生可让他们主持文艺晚会和主题班会;擅长绘画的学生让他们为班里出版报等。及时抓住这类学生渴求进步的心理,充分发挥其优点,增强其自尊心,再逐步扩大“战果”,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4.3少指责,多尊重,精心保护自尊的火种。帮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得到实现的满足,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这些机会,促进他们产生质的飞跃。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简单的问题,使学困生能正确回答,避免消极情感的产生。而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正是学困生大显身手的场所,班主任应抓住这些机遇不放,使他们的自豪感能够延续,并迁移到功课等其他方面,使学生自尊的火种形成燎原之势。这样,通过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人格,抓住契机,以促进学生的转化,形成比较强的自尊心。

5巧妙利用时机,刺激自尊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可以正面促进学生进步;而适当的刺激、批评反馈,又可以从反面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在班级里,一些优等生,各方面表现突出,常产生一种优越感,这也会减弱他们上进的动力。班主任宜掌握时机,指出缺点,或以中肯的批评,三言两语,批评过后,迅速淡化批评气氛。这样既不伤学生自尊,又使他们敏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悄然改正。有时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种不批评的“批评”,如上课时有学生开小差,便可以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再叫他比他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造成一种对比,让他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又及时给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当然,刺激方法要有分寸,否则会产生负效应。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既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调动其自身奋发向上的因素,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建立一个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作者单位1:广西资源县第二中学

作者单位2:广西资源县民族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