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孙刚武

【关键词】急危重症;急诊呼吸阶梯治疗;临床效果

在急诊科室中,急危重症患者较为常见,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其一般情况下会伴有不同因素造成的呼吸衰竭情况,或者是出现呼吸暂停情况,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首要任务便是帮助患者做好相应的呼吸复苏支持治疗,以此帮助患者其缓解症状,以达到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2]。本次则是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7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施行呼吸阶梯性管理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7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中有75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在28周岁--71周岁间,平均年龄为(50.1±3.4)岁,创伤患者有30例,休克患者有1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有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10例,呼吸系统急症患者有11例,消化系统急症患者有4例;另外的74例患者为比照组,男性30例,女性44例,年龄区间在29周岁--72周岁,平均年龄为(52.4±2.7)岁,创伤患者有40例,休克患者有1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有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1.2.1比照组方法

给予本组患者传统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即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关注其相关指标的变化,且医生并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从而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1.2.2研究组方法

给予本组患者实施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具体包含内容如下:第一,无创伤的徒手支持阶梯,即应用复苏体位的呼吸支持方式,主要的体位选择为仰卧位,让患者的身体处于轴线位置,若是患者有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疾病,则应该选择为半卧位体位,若是患者的身体一侧有重伤,则应该取健侧卧位。待体位选择好之后,便应用呼吸管理方式将气道开放,并用仰头抬颌法,借助棉签或者纱布等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加以清除,逐渐的按压患者胸背部,以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胸廓运动,以使气体交换顺畅,实现自主呼吸。第二,无创伤氧疗支持阶梯,主要内容便是在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较为严重的时候,或者患者在第一阶梯支持治疗无效以后,则需要使用鼻塞、鼻导管吸氧治疗、面罩吸氧等氧气支持治疗,当在此阶段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心力衰竭等情况,则需要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给氧治疗,

以保证患者能够顺畅呼吸。第三,创伤性气道阶梯,由于送进急诊室的患者多数为急重症,对于病情特别危急的患者而言,则可采取环甲膜/器官穿刺的方式,以最快速的方式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患者,如果时间允许,则可应用气管切开的方式实现呼吸顺畅。第四,机械通气阶梯,当上述的呼吸阶梯性治疗完成以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依然存在,且发生神志昏迷的,则应该马上展开机械通气治疗,以实现改善患者通气、换气的功能。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而言,将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将其录入SPSS22.0软件,以实现数据的统一处理,其中±s代表计量资料,用%代表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X2的检验,组间对比呈现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中的总满意例数为72例,总满意度为96.00%;比照组中的总满意例数为54例,总满意度为72.97例,即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比照组的满意度,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n/%]

分组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研究组755022372(96.00)

比照组7434202054(72.97)

X210.2485

P0.0000

2.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

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治疗之后,研究组中患者的呼吸稳定平均时间(39.87±5.49)min,呼吸复苏成功率则达到了80.00%(60/75)。而比照组患者的呼吸稳定平均时间(60.37±4.99)min,呼吸复苏成功率67.57%(50/74)。组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呈现临床不均衡性且P>0.05。

3.讨论

对于急诊重症患者的治疗而言,传统呼吸支持方式主要是根据医师自身临床经验实施治疗,多是针对患者病情而选择的呼吸支持方式,在治疗的过程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乏对患者呼吸管理系统的全面知识,进而导致抢救效果不是很显著。而呼吸阶梯性治疗的创伤性更小,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其复

苏成功率与较短的呼吸稳定时间,治疗效果显著[3-4]。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并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尤载.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2):21-22.

[2]夏黎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5):80-81.

[3]王慧峰.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92-93.

[4]陈艳.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4,18(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