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应对

/ 2

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应对

白辉蔡智莲高旭升

白辉蔡智莲高旭升(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体检科8311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045-02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来说更加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护士才能热情微笑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及其不断提出各种要求的病人。一个心理健康的护士才有足够充沛的精力、细心精心耐心热心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的护理,才能从事辛苦的护理工作。心理健康,虽目前尚无统一概念,但学者提出的以下观点得到较广泛认同。即“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在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作为他人健康维护者的职业人群之心理健康水平尤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1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保持开朗心境:自己有能力排除心理困扰,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自信。

1.2具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妄自菲薄、放弃进取机遇,能面对现实正确地认识事物。

1.3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和别人交往,以尊重、信任、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给予并接受友谊,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和他人提供方便。

1.4保持统一人格:在正确人生观和信仰支配下,形成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不会为私欲而背弃信仰,个人的需要愿望、理想、目标可受完整人格所制约。

2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换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许多人出现了情绪易怒、郁闷、头痛、疲劳、食欲不振、社会适应下降等症状。WH0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教师[2]、科技人员、医生、护士[3]、学生[4]等群体中,亚健康状态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时间长,工作生活压力大,锻炼少,人际紧张等。医务人员是一个职业较特殊群体,他们具有生活无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因素。

的确,随着人们身心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人们对护理服务的标准和水平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理应为之提供心理支持的护士自身却被普遍认为职业心理压力骤增,似乎“护士心理健康的危机或隐忧”无时无处不在,有些护士甚至因“高强度职业疲溃”不堪负荷。

3护士心理健康的内在影响因素

造成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原因为多源性,研究[5]分析发现如:护理模式的变化、护理对象与护理外沿的扩展,医院的特殊氛围,社会、医疗市场经济大环境,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冲突,历史、中国国情的影响,自身心身基础素质的不足与理念的矛盾等。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3.1社会因素

3.1.1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被满足

有些人认为护理人员是医生命令的执行者,不需要太多技术与理论知识。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常得不到认可与理解,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调查表明,多数护理人员存在职业自卑感,她们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喜爱自己的工作,但在自我体验上感觉护理工作被轻视,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不高。

3.1.2护士的劳动价值不能充分显现

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心理失衡、心理压抑,产生自卑感。[6]

3.1.3分配制度的影响

调查表明,护士待遇普遍较低,个人发展受限。护士处于医院中收入较低的群体,相对于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风险大,常使护理人员心态极不平衡,从而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3.2工作压力

3.2.1护患关系的影响

临床护士所面对的是身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们在身心痛苦的状态下,经常会将心中的焦虑、愤懑转化为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患者的这种情绪反应会导致纠纷的发生。有研究指出,医护人员作为助人的职业群体,长期的压力会情绪化地影响自己,将会导致身心耗竭综合征[7]。

3.2.2同事关系的影响

护士群体有压抑行为,相互间缺乏足够的支持。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与同事及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猜疑,缺乏信任,或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这将会导致护理人员消极地面对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3.2.3工作量较大

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琐碎,当前还存在着普遍的护理人员缺编情况,超负荷运转容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而由于早中夜班的轮班制造成生活节奏不规律,给临床护士带来了种种心理压力。

3.2.4工作规律性差

夜班频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难以调整,导致出现失眠、头痛、乏力、胃溃疡等心身疾病[8]。

3.2.5职业危害

传染性疾病的增多,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健康关注的焦虑度。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以及排泄物对护士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一些化疗药物的接触会产生不同的副反应,造成护士自身抵抗力的低下。

3.3个人因素

3.3.1情绪影响

情绪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中等水平的稳定情绪能使个体处于平和状态,使工作顺利进行。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如不能较好调节,则影响工作状态。有调查表明,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占有相当大比例,主要是工作情绪不良所致。

3.3.2生理、心理状况的影响

护理人员的生理周期变化,年龄增长,婚恋等生活事件,生理、心理疾病以及社会支持体系都会影响护士工作中的个人状态。护士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9]。

3.3.3护士的心理健康受损明显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10]。

3.3.4护士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缓慢

目前,年轻的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日渐升高,而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多子女的教育完全不同,从家中的宠溺状态到工作中应具备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恪尽职守的职业素质品质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历练。

3.3.5护理的职业特点

职业要求护士个体具有良好人际沟通的主导性,不掺杂个人好恶、无条件地适应职业范畴的各种人际环境。无论与同事、与患者及其亲属,无论与熟悉或陌生的人们交往,无论是否符合个人的意愿,都无法回避地建立各类人际间协作。人际适应好的护士,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对方共享人际合作的资源,达到双方身心“共赢”的较理想境界;人际适应不良的护士,则易陷入人际冲突的泥沼,危及人际双方的身心健康。

4应对

医务人员亚健康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于社会、心理、工作生活环境、习惯与性格特点等[3]。

4.1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应积极寻找症结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6],亚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行为干预、改善环境、自我调节来预防或治疗。

4.2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稳定思想情绪。用积极态度对待工作,认识到为病员服务是一项光荣而自豪的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应保持心平气和、精神愉快,待人接物应宽容,不要钻牛角尖。

4.3适当改善饮食条件医务人员饮食应注意口味并多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感到疲惫时,可食水果或碱性食物。

4.4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科学安排调休时间的生活,不宜娱乐过度。在值班的间歇花少量时间做广播操,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4.5注重职业教育良好的心理及业务素质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持。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应从学校阶段入手抓起,在见习、试行、岗前不断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使年轻护士从思想意识中及早形成职业概念及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此外,对应聘即将上岗的人员,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她们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认识到步入护理工作岗位要面临着复杂、繁重的工作,其肩负责任的重大。认识到为病员服务是一项光荣而自豪的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应保持心平气和、精神愉快,待人接物应宽容,不要钻牛角尖。

4.6领导给予重视与支持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护理工作也一样,医院护理部甚至医院的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遇到病人投诉等情况,不是一味责备,而是应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及帮助,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使护士有一个自然、和谐、宽松的工作和健康的心理环境[11]。

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已相当普遍、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综合防制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效率,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6.

[2]陈国元,杨磊,刘卫东,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3]刘理望.倒班和夜班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1,6(3):108-109.

[4]张开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原因浅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

[5]刘晓军,楚更五,贾福军.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3-59.

[6]方藕环,董静波,陈国员.护士工作压力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8A):2002-2005.

[7]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9.

[8]洪玛霞.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suppl2):123.

[9]王亚君,李瑶,马明.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22-23.

[10]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

[11]叶巧玲,吴卓洁.护理人员压力成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2A):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