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术的麻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老年下肢骨折术的麻醉研究

唐应连

(四川省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500)

【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和腰麻麻醉的效果。方法:把12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62,腰麻麻醉)和对照组(n=62,全身麻醉),对两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比对照组好,麻药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发生得少,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腰麻麻醉更适合无禁忌症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53-01

相对来说,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人体免疫力要比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低得多,再加上多同时存在全身性慢性疾病,对血液循环系统稳定进行调节的能力也偏低,使其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本研究基于实际,比较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和腰麻麻醉的效果,以探寻更适宜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方法。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取的64例研究对象均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38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者71岁,最小年龄者61岁。致骨折的部位:股骨下段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31例,踝关节骨折8例,足部掌骨骨折3例。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41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者75岁,最小年龄者60岁。致骨折的部位:股骨上段骨折18例,股骨下段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6例。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均不存在手术和麻醉的禁忌症。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麻醉方法

在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具体方法为:麻醉前给予昂丹司琼0.1mg/kg静脉滴注,阿托品0.25mg静脉滴注,麻醉诱导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依次给予患者0.03~0.05mg/kg咪达唑仑、0.25~0.35μg/kg舒芬太尼、0.08~0.1mg/kg维库溴铵、1~2mg/kg丙泊酚,待肌肉完成松弛后,在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术始维持患者一定麻醉深度,对麻醉用量进行调整,间断性地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2mg的维库溴铵,以对肌肉松弛程度进行调整,给予1%~2%七氟醚吸入,为患者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01~0.02ug/kg/min进行镇痛。术后,应用自控的静脉镇痛泵。在术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具体方法为:经L2~L3或L3~L4穿刺发现脑脊液出现后,将2.5~3ml的0.75%布比卡因2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1ml的混合液往内注射,将穿刺针抽出,置患者于平卧位,根据手术部分调节所需麻醉平面。测试麻醉平面的十分钟后摆放手术所需要的合适的体位,术者消毒实施手术。术中给予患者2L/min的鼻饲管吸氧,给予咪达哒仑1~2mg镇静,芬太尼0.05~0.1mg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1.3效果评价

麻醉效果;麻药起效时间;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成功麻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无痛,且呈安静状态,获得的肌肉松弛效果理想,未对手术治疗过程造成影响,麻醉效果为显效;较成功麻醉,获得的肌肉松弛效果稍微不理想,术中患者感受到疼痛感,对手术治疗过程造成一定影响,麻醉效果为有效;未成功麻醉,术中患者感受到明显的疼痛,获得肌肉松弛效果极差,导致手术治疗无法顺利进行,需变更麻醉方法,则麻醉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显效58例,有效4例。),比对照组的100%(显效62例。)要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他情况的对比

注:P<0.05。

3.讨论

全身麻醉和腰麻麻醉被广泛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治疗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腰麻在操作上相对患者来说舒适性差些,麻醉体位可引起病人疼痛不适,麻醉辅用药恰当导致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旦穿刺成功可以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全身麻醉在麻醉深度上对这种麻醉方式的要求会更高,如果麻醉过浅,导致患者术中知晓可能;如果麻醉过深,导致患者术中循环系统抑制,术后苏醒时间过长的可能。再者,术中使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会较为强烈,会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比较大的改变,如果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同时存在诸如高血压等心血管慢性疾病,这样有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概率,使较多的不良反应产生[2]。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硬麻麻醉,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起效,取得的麻醉效果好,避免术中为了确保麻醉效果而增加麻醉步骤、程序,使患者术后恢复意识的时间和清醒的时间得以缩短。再加上有效通气和供氧的配合,使麻醉对患者内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使麻醉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此外,在对呼吸、循环管理进行调控上更容易,血流动力学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在使心肌氧供需平衡和使心脏负荷得到缓解上具有的优势更大。

由上可见,相对于全身麻醉,腰麻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术中可以起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能够在更短的时间起效,术后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小,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044-2045.

[2]蔡国斌,杨晓铭,彭嵘,彭俊.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探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