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与胆道系统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超声技术与胆道系统的研究

邱玉敏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卫生院157123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应用以及对胆道系统疾病治疗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例160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技术无辐射、经济简便、实时动态、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胆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首选的影像学手段之一。超声能敏感地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提示梗阻性黄疸;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进行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胆囊造瘘,简便、易行;超声还是胆道系统疾病手术术中探查、术后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超声技术;胆道系统;研究

胆道疾病在我国有较高发病率,目前对胆道系统的检查,超声至今仍是唯一无创性检查方法。胆管疾病主要包括胆道炎性狭窄、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乳头肌病变、硬化性胆炎等。近年来随着超声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胆管疾病的术前诊断率明显上升,声影明显的结石和直径较大的肿瘤可通过体表超声检查作出诊断,而对于中下段胆管结石或停留于胰腺段、壶腹段的结石,因受前方胃和十二指肠内气体干扰,加之管腔相对弯曲细窄,胆汁充盈少,体表超声显示模糊不清;小结石、泥沙样结石等松软结石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位于肝外胆管旁病变出现的强声检查,分析体表超声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从超声技术发展的新概念上讲,还应包括术中超声、腔内超声、微泡造影增强超声、肿瘤的热消融和化学消融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范畴。其中腔内超声又可分为内镜超声腹腔镜超声(LUS)、管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等。介入超声以其微创特点迎合时代主旋律,已经成为继传统腹部超声、CT、ERCP、MRCP后在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手段。胆道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肿瘤、结石、炎症及先天性胆道疾病等,其发生率高,多数为常见病。影像医学在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及监测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有无辐射、经济简便、实时动态、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胆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首选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1.2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160例病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表现右上腹痛、发热、不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疽。121例患者有胆道手术史。超声技术声像图特征肝内胆管结石伴炎症,近肝门部肝管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光团,可呈串珠状,后方伴有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强回声光团远肝门段肝内胆管有不同程度扩张;肝外胆总管结石伴炎症,肝内外胆管均扩张,多伴有胆囊增大或胆囊结石,部分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总管内径多大于6Inln,近胰头段扩张胆管内可探及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多切面证实),多呈球形或新月形,后伴声影或弱声影。泥沙样结石呈松散或沉积于下方的中等或较弱回声,后方声影多不明显。

1.3研究方法

患者使用超声技术检查前禁食12小时以上,次日上午空腹检查,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右上腹、右肋间及剑突下行纵、横、斜切面扫查,直至清晰显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记录胆道系统各级内径,探查管壁有无增厚、水肿、毛糙及管内异常团块回声及CBD有无扩张及扩张内径显示肝门部、胰头部及后腹膜有无占位性病变,占位性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浸润关系。胆总管结石以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乃取石或手术结果为判定标准,胆总管、胰头、壶腹部肿瘤均以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判定标准。

2.结果

超声能敏感地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提示梗阻性黄疸;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进行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胆囊造瘘,简便、易行;超声还是胆道系统疾病手术术中探查、术后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体表超声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34例,占52.31%,漏误诊率为47.69%。其中可疑胆总管结石18例,超声技术声像图表现胆总管中上段扩张,中下段腔内可见偏强或强回声团,9例伴弱声影,6例声影不明显,3例中上段管腔内透声差,考虑泥沙样结石。胰头癌4例,2例胰头部体积增大,回声偏低不均匀,2例胰头部探及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胆管癌5例,胆管壁局部不均匀增厚呈结节样,肿物向腔内突起使胆管狭窄或截断性阻塞。胆道炎性狭窄2例,管壁水肿增厚,管腔内径变窄,腔内透声不良,胆管外径正常。55例超声未扫查到明显病变,仅有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的间接征象。

3.讨论

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仅为23%;而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准确率可提高至73%,与X线胆道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一致,提示经胆道超声造影可以较好地显示胆管受侵犯情况,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诊断。经静脉与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应用,能提高超声对于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扩大超声应用范围,在某些领域甚至能与X线胆道造影或增强CT和增强MRI相媲美。但在胆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能力仍然有限。如何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寻找超声造影特征性诊断指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超声技术影像医学在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及监测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有无辐射、经济简便、实时动态、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胆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首选的影像学手段之一。然而,常规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手段(CT、MRI、X线胆道造影等)比较,空间分辨力较低,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肠气干扰、肥胖、操作者经验不足等,诊断准确性低,易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例如,对于梗阻性黄疸,常规超声不能显示梗阻端胆管腔内情况,对胆道解剖结构的观察能力亦有限,不能准确判断梗阻水平及程度;由于肠气等因素干扰,难以显示肝门部及胆道下段病灶,而且不能显示病灶的微血流灌注情况,故鉴别诊断存在困难。因此,常需借助X线胆道造影、增强CT和增强MRI对胆道系统疾病进一步诊断。

参考文献:

[1]曾庆劲,许尔蛟,郑荣琴,等.胆总管残余结石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表现及诊断价值[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2):2541-2549.

[2]许尔蛟,郑荣琴,李凯,等.胆管内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

[3]许尔蛟,毛仁,廖梅,等.术中和经皮三维超声胆道造影技术在胆管解剖变异诊断中的价值.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8):63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