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4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比较

齐艳波

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

【摘要】目的对比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年龄33~69岁,平均(51.3±17.5)岁,男36例,女29例,病程1个月~21年,平均(101.9±24.1)个月,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停药3d再进入研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束后随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生的例数;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等;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在两种心电图检查都结束后,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接受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大多患者对其表示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applicationof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DCG)andconventionalelectrocardiogram(ECG)inarrhythmiaofcoronaryheartdisease(CHD).MethodsFromAugust2017toJanuary2018,65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aged33to69years,withanaverageageof(51.3+17.5)years,36malesand29females,withacourseof1monthto21yearsandanaverageof(101.9+24.1)months,wereselected.Allpatientsstoppedtakingdrugsfor3daysbeforetheexaminationandthenenteredthestudy.Routineelectrocardiogramexaminationwasperformedfirst,followedby24-hourdynamicelectrocardiogramexamination.Observationoftwoelectrocardiogramsshowedthenumberofcasesofmyocardialischemia;twoelectrocardiogramsmonitoredtheoccurrenceofarrhythmiaincoronaryheartdisease,mainlyincludingsupraventricularprematurebeats,ventricularsecondandthirdrhythms,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inpairs,prematureatrialbeats,prematureatrialbeatsinpairs;thedegreeofacceptanceofpatient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positiverateofmyocardialischemiabetweendynamicelectrocardiogramandroutineelectrocardiogram(P>0.05).Comparedwiththetwomethods,thepositiveresultsofventricularsecond,triple,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prematureatrialbeats,prematureatrialbeats,prematureatrialbeats,and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in65patient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acceptanceratesofroutineECGanddynamicECGafterallkindsofECGexaminations(P<0.05).ConclusionDynamicelectrocardiogramhasahighsensitivityinthediagnosisofcoronaryheartdiseaseanditsarrhythmia.Mostpatientsacceptitanddeservetobepopularizedinclinic.

[keywords]coronaryheartdisease;arrhythmia;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也陡然增加,这些疾病都能够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冠心病已然成为心血管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其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对于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常规心电图的灵敏度往往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就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病历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年龄33~69岁,平均(51.3±17.5)岁,男36例,女29例,病程1个月~21年,平均(101.9±24.1)个月。所有患者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患者41例。纳入标准[1]:(1)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会议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建议》的标准。(2)依从性好,同意不随意取下动态心电图机的患者。排除标准[2]:(1)患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2)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停药3d再进入研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使患者平卧,全身肌肉放松,保持检查环境安静,使用心电图仪(BurdickECG-9130P型)12导联检测心电情况,增益调为10mm/mV,纸速调为25mm/s。常规ECG检查完毕后随即行动态心电图检查(HS9514型记录仪),对所有患者24h的心电变化连续监测,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并人工判断校正不准确结果,同时详尽记录24h生活认知和症状变化情况,综合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检查及颈内、颈外、椎动脉的颅外段检查,排除能引起ST段改变的其他疾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的接受程度。

1.3心肌缺血心电图诊断标准[3]

常规心电图标准:T波幅度小于同导联R波幅度的1/10,ST段下移超过0.05mV。动态心电图标准:(1)J点后0.08s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超过0.1mV;(2)ST段压低的时间超过1.0min;(3)两次发作需有时间间隔,应在前次压低的ST段恢复到基线前后间隔时间超过1min。诊断心律失常应该根据发作时的心率、心律、发生缓解时的特点、持续时间以及临床表现,室性早搏依据Lown分级,只有3级及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1.4观察指标[4]

两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生的例数;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等;患者的接受程度。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阳性率比较

65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41例,阴性24例;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为39例,阴性26例;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对两种检查的接受程度比较

65名患者对于两种检查方式的接受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人类三大慢性病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狭窄,从而导致患者心肌功能发生器质性病变或者是心肌功能发生障碍,相关资料统计指出,冠心病是老年人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5-7]。引起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由于冠状动脉的位置比其他血管都靠近心室,最早承受最大的收缩压冲击,其病变的严重程度比其他器官都要严重,并且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陡然上升,血液动力学和成分都发生改变,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冠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些都是冠周动脉狭窄、痉挛引起心肌缺氧的结果,此外,心脏缺氧导致的结构重塑将引起心脏内电传导的异常,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病变不及时治疗,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生[8]。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JHoher发明的,故又称Hoher心电图,现在一般称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AECG),动态心电图因其能够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变化,因此在发明之初就受到广泛重视[9]。1961年就被首先探索性地用于各种患者的心电情况记录,至60年代后期,动态心电图就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70年代末,其在心肌缺血上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41例,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为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印证了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上与普通心电图的阳性率是没有差异的,因此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上是不需要常规心电图的辅助的。

冠心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多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心功能减退,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复杂程度一定的影响,而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心电图中往往不能准确检测到,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h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10-12]。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劲云[16]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中部分结果相一致,提示动态心电图对于以上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确实更高,对这些心律失常的及早确诊,就能早期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衣风,于冰认为动态心电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诊治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17]:(1)对发作性心律失常能够做到明确诊断;(2)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判断病变程度和危险性、推测预后;(3)明确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避免诱发因素;(4)根据其他心电改变来协助进行心律失常病因诊断;(5)用以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药物毒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上应用确实是动态心电图的优势所在,在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心电检查是无法被其他手段替代,因此,动态心电图确实是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首选。

虽然动态心电图从效果来看是非常好的,但是24h佩戴心电图仪还是会对患者的生活有影响,因此患者是否愿意24h携带动态心电图仪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在其他研究中很少阐述。本研究结果表明,65例患者在两种心电图检查都结束后,对动态心电图的接受率有81.54%,对常规心电图的接受率有93.8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动态心电图虽然从程序来说没有常规心电图那么方便快捷,但是患者对其的接受程度并不比常规心电图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可以常规使用动态心电图,而不必过于担心患者的接受程度。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心电图已逐渐向长时间、多导联、大容量及高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实用、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查技术[18]。尤其在心律失常方面,动态心电图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动态心电图可以在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心脏电生理变化,以早期发现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早治疗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郑慧雅,周万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50-3051.

[2]唐林青.135例老年冠心病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0):70-71.

[3]史松,王艳红,易金玲.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1867.

[4]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117-118.

[5]钱菁菁.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124-125.

[6]张长珍.80例老年冠心病心电图异常表现与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0,13(12):1761-1762.

[7]李博.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141-142.

[8]苏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063-1064.

[9]甘丽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效果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7):241.

[10]王静.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75-76.

[11]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9-640.

[12]郑小雍.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眷自律失常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87-88.

[13]苏美丽.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91.

[14]李兰芳.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参数差异的研究[J].西南军医,2010,5(6):26-27.

[15]黄东.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2):36-37.

[16]马劲云.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26.

[17]衣风,于冰.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与诊断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60-61.

[18]马国辉.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的应用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2,36(12):9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