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浅析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艾军苓

身份证号码:13098419891104xxxx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需要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污染物排放,切实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进一步规范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维护环评行业秩序,环保部门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推进环评行业管理改革创新的行动。

关键词:环评;环境工程;作用

1我国规划环评的发展

战略环评最早由英国人提出,规划环评是较低层次的战略环评。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规划环评的理论方法开始了系统研究。2003年9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该法明确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10类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规划环评报告的编制、审查、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为《环评法》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和保障,为规划环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可以有效的加强规划环评工作,提高规划环评质量,保证规划环评报告的实用性,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实施规划环评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具体编制规划的单位自己进行规划环评,即自我评价。对于指导性规划,由于它们处于决策链的高端,因而涉及面广,保密性要求高,不确定性较大。根据《环评法》要求,这类规划环评的内容相对简单,在管理上无审查要求,不存在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因此采取自我评价形式。对于专项规划环评,当条件允许时应当尽可能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第二种是由规划编制部门委托具体编制规划的单位以外的单位进行规划环评,即第三方评价。对于处于决策链中位置比较低的规划,由于其确定性较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另外,我国开展规划环评的初期,规划的具体编制单位可能由于不具备进行规划环评的能力,不得不委托第三方进行规划环评。

2环评工作在促进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2.1指导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减缓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境工程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关乎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各种宏观、微观问题的多样性。环境工程涉及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给排水工程、能源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又与经济和工业生产相关,如何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是环评工作中需要研究、分析和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环评中的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全面分析环境工程施工和运行中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施工方式以及最有效的运行方式。例如针对施工期间的噪声问题、粉尘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更环保的施工方法;环境工程运行时兼顾经济、效率问题以及考虑运行时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再利用的问题,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2.2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工程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在对其进行环评时不仅要考虑环境效益,还要解决生产效率问题,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才能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环评工作确定环境保护设施的规模、型式、流程等能否满足环境标准的要求,并以科学、可靠的论据指导环境工程的设计和布局,使环境工程既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污染防治的功效,又能满足生产需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过程就达到了为环境工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3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中的地位

3.1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早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就将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列入环评报告书的内容,《环评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众的环境权益,2006年2月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范围、程序和方式。公众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决策中,不仅体现了环评工作的民主性,也使项目决策更加公开,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项目由少数人的主观意向所决定的不正常现象,有助于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因而公众参与是改进和提高环境工程决策水平的重要步骤。在一些重大环境工程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也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的良好手段,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2环评中的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

环境监测是环评的基础工作,是获取环评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按照预设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可以进行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观测、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判断和预测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环境监测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求监测质量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进行环境现状的监测,将项目地区的质量现状作为环评预测工作所需要的本底值;在环境工程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施工环境监测,考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验证和改进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在环境工程竣工和试运行阶段,需要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考察环境工程是否达到了防治污染的预期效果,验证环评预测是否科学合理,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发挥其防治污染作用的技术基础和有效的保证。

3.3环评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减少环境工程风险的有效措施

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包含着一定的风险,环境风险是人类活动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共同作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产生破坏、损失甚至毁灭后果的概率。环境风险除了不确定性,还有危害性。环境工程中的风险包括工程本身引起的风险,如管理不善、误操作,由水、电、气供应和使用引起的风险;还包括外界因素引发的事故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冲突等其他各种无法预计的因素。环境风险评估也就是风险识别、预测、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在环境工程环评中评估环境风险,可以有目的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至最小。

4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环境保护不应该重复一些国家和地区先治理污染的老路,而应该注重预防,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是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所有建设项目都需要从决策源头上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明宇.如何提高环评技术评估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7,(4).

[2]王超,曾玉香.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