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铸就和谐的语文课堂

/ 1

用“美”铸就和谐的语文课堂

雷茂琼(四川省广元市朝天职业中学628000)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美的体现者,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利用语文之美和语文教师自身之美,即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格美于一体的师表美,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如沐春风,潜移默化的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的洗礼,这是何等舒心惬意何等成功的语文课堂。

1用“美”的语言铸就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果的高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效率。”

课前设计一段精炼而又入情入境的导语(或故事,或谜语,或活动等形式)将学生的思维情感融入课堂,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营造轻松愉悦氛围,让学生大胆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我们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比较,使语言形象化,帮助学生准确、轻松地理解讲课内容,带领学生去感悟分析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品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辅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用美的语言、声调来吸引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领略其语言美,体悟其描绘的意境美,让学生在美的语言陶冶中自由的驰骋于语文课堂的知识和情感原野上,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

2用“美”的仪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的效果,百分之二十取决于有声的语言,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无声的语言。人的“身体语言”占整个信息表达量的一半以上,交际中的音容笑貌,坐姿站态,举手投足,虽无声而胜有声。教师如果能够很好的驾驭自己的身体语言,则可以成为调节师生双方心理距离、促进课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教师,无论我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多大的困难、碰到了多大的误解、受到了多大的挫折、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我们都应在走进课堂之前,把这一切统统放在教室之外,然后干净利落,衣着整洁,仪态大方,面带微笑,亲切和蔼的走上讲台,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受到精神面貌的感染;作为教师,我们若能时不时的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能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在口头表扬的同时投以欣赏鼓励信任的目光;若能在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打骂而是事先用眼神制止和示意,那么学生也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佳境。

3以“美”的心灵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殿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课堂上,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真正改变“师道尊严”的观点,放下课堂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美”的人格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美。

面对学生课堂上肤浅、幼稚、片面甚至错误的答案我们不是一棍子打死,甚至嘲笑;面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我们不是盛气凌人粗暴解决,那么学生便不会产生对立情绪,“貌恭而心不服”的局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热情的引导,鼓励,呵护,理解学生。我们只有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的缺陷以及不足加以启发,引导,帮助,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我们只有向学生展示出一种民主宽容,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美丽”人格,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而这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裨益的。

4用“美”的人格谱写教育的和谐篇章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到,可谓相识、相知,但我们真的愿意理解学生吗?

我们若能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热爱自己的学生,不是下课夹着书本就走,而是尽可能多的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败,上课走神,厌倦学习的的原因,交换自己的看法想法,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建议;当学生在某一方面稍有进步,我们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及时公开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出现的缺点和错与我们不是一味指责批评,而是给予适当的暗示和课后交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自觉的或在老师的监督下加以改正。长此以往,就能真正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学生一旦“亲其师”势必就会“信其道”,我们的课堂活动就能顺利得以开展。

我相信,师表之美的如约绽放一定会在学生心灵这张洁净的纸上绘出具有时代风格的多彩的图画,一定会为多彩的社会增添道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