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

吴昌哲陈国红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伴随着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出发,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应对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26-02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工作本身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工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的社会化程度,推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的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师生服务。从这个层面出发,对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1.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

目前对后勤服务社会化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从现有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来看,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指的是把社会化自身的属性引入到高职高专院校后勤工作中[2]。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氛围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以社会为主体,市场作为导向,发挥企业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作用,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科研、教学以及日常生活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的商品化;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经营的市场化;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管理的企业化以及高职高专后勤经营的市场化[3]。在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应关注上述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水平。

2.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分析

从现有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高职高专院校存在行政干预

从现有的高职高专后勤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来看,虽然多数院校已经将两者分开,但是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学校对后勤部门干涉过多的情况。从后勤部门自身的情况来看,需要脱离行政干预而追求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高职高专院校本身作为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性,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后勤必须与学校所具有的教育性等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就导致会存在行政干预影响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现象。

2.2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资金不足

在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中,需要后勤部门办成自主经营且能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从现有的这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后勤自身情况来看,存在着基础条件弱,长期投入少等方面的问题。后勤部门一般很难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情况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资金不足方面的问题。缺少资金的支持,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的落实就会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2.3高职高专院校后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从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普遍素质不高的问题。仍以食堂为例,食堂员工素质整体偏低,不少学校的食堂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食堂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单一。严重的甚至存在一些食堂工作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一些注意事项也不了解。简而言之,应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

2.4后勤管理体制自身存在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部门自身的管理机构从属于学校,即使改革以后,也是作为学校的直属部门存在的,这种后勤管理体制与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后勤部门是作为经营实体存在的,属于服务机构与经营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上却是学校的一个管理部门[4]。这就导致后勤在管理中存在行政命令代替经营管理的情况,进而无法从市场需求的层面来进行管理。除此以外,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3.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优化对策

结合上文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以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对策:

3.1减少行政干预的负面影响

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减少对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行政干预。以学生食堂管理为例,在具体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中,应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贯彻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两者的要求。在具体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中减低行政干预所具有的负面影响,发挥服务社会化所具有的优势作用。

3.2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在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后勤部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多渠道资金筹集指的是,除了学校后勤部门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政府与学校的支持[5]。而政府对高职高专院校后勤部门的资金投入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起到主导的作用。伴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政府的投资可以转化为投资入股等方式来按照股份进行分红,进而让社会资本能够在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稳定的投资收益。

3.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中,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仍以上文提到的食堂为例,具体的可以通过加强三个方面的学习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加强关于食堂卫生管理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二是对食堂菜品的营养保健管理以及营养卫生进行培训;三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卫生知识、操作规范以及卫生习惯方面的培训。

3.4优化管理体制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管理体制。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优化来发挥管理体制所具有的优势作用,避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负面影响。具体的可以通过监督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两者的结合来优化管理体制[6]。仍以上文提到的食堂管理为例,可以通过依靠食品卫生以及消防等政府部门来加强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

4.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逐渐深入,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化的发展。从这个层面出发,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灵活的优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曹杨.谈信息化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2]钟永权.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3]新常态下高校后勤服务的新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08).

[4]林长贵.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措施[J].中华少年.2016(27).

[5]张俊.高校后勤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七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

[6]张臣.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