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的翅膀

/ 1

放飞思维的翅膀

张敏(四川省广元市朝天职中628000)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载,老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细细思索,不难找出原因,平时学生多抄抄写写,却忽略了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挖掘,正验证了那句话“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及时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自身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力图及时扭转,让学生乐于表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而我个人觉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设置。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思维的主要方式。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早在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良诱人”。现代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有一定的艺术技巧,教师在教学中真正重视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问有针对性

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因此抓住兴趣点提问。如我在才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当讲到鲁达消遣郑屠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这个欺弱怕强的屠夫会有什么下场呢?此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却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起书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问有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提问注意既可化难为易,又可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作为说明文学起来比较枯燥、索然无味,我采用分层提问法,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检测一下自己能回答几个。

3提问的可变性

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课堂提问也如此。如果一节课都是师问生答,形成了定势,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如果环环相扣的提问就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教师框定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支互问互答。我通常在古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文有许多识记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如“释义”这一环节,如需积累的文言词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之、者、而等。学生对这些词汇掌握好了,自然也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了。

4提问有感染力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对学生持支持的态度,在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用语学生都比较受欢迎,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期待、信任和鼓舞,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满怀信心的去学习去思考。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

总之,好的提问,犹如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