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1

浅议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

欧阳花

欧阳花(中南大学,长沙410083)

摘要:高校为履行各项活动需要发生多项成本,其中属共享性的成本即间接成本,完善科研间接成本管理是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尚不成熟,从资助政策、成本预算和核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间接成本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57-01

大学是知志的创造和发展的中心,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今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日益全球化,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府均开始重视科研间接成本的管理。一方面研究适合本国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另一方面加大或启动对科研间接成本的补偿,充分补偿大学支持科学研究支付的设施与管理成本,制定统一完整的成本管理办法保证高校具有持续的科研基础条件。

一、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的内涵

高校为履行教学、科研及其他服务需要发生许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与特定活动或项目直接相关的成本以及综合的管理、设施等联合成本,从核算的角度出发,把这些成本分为两类,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间接费用一般包括:支付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就科研活动而言,科研间接成本指不能明确地归属到具体科研项目的、却维持大学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费用。

二、我国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科研间接成本政策来看

由于缺乏科研间接成本的研究,我国至今未制定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费用明细、分摊标准计算方法在内的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科研成本管理规定。在归口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不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对于科研间接成本具有不同的管理规定。

(二)从科研间接成本的预算来看

美、英是世界上在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研究上较成熟的国家,两国的间接成本分摊均建立在严格的分摊体系和分摊模型上,而我国对于间接成本的分摊基础以及间接成本本身的构成均缺乏严格的限制。我国政府对于科研间接成本的预算虽然不同部门的规定不同,但平均比例一般不超过5%,如此低比例的间接成本,再加上直接成本缺乏严格的限制,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低比例的管理费本来就不足以补偿大学人力、物力等基础条件的耗用,再加上未完全用于补偿大学的间接成本,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直接成本过大既给随意开支行为创造了条件,又导致科研经费有结余或者结余较大,造成科技资金的极大浪费,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三)从科研间接成本的核算来看

对于科研间接成本的核算,各归口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几乎均使用了“提取”的概念。高校一直以来通用的做法是,在科研经费进入学校账户后一次性提取,以便严格控制比例或者金额。由于科研活动消耗的房屋使用费和水、电、热费等间接费用在我国没有可参照的标准指标,各高校又没有对科研活动耗用的资源进行单独计量,因此该规定对高校而言缺乏可操作性。

三、加强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的建议

研究适合我国的科研间接成本分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完整的科研成本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允许开支的费用范围,尤其对不允许开支的费用给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从而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及高校的操作。

基于各高校计算的已发生成本的间接成本的分摊比例,有效控制高校综合管理费的开支规模,促进高校设施资源共享,并进一步探索基于基准的科研间接成本率的管理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大学通过设置基准比例,提高其管理效益。

配合国家对于科研结余资金留存政策的改革,改革现有的科研经费收支核算模式,避免科研结余资金的流失;将根据收入一次性提取科研管理费改为根据支出逐笔或定期核销管理费,充分发挥间接成本对于直接成本开支范围的制约作用,从而建立科学的间接成本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湛毅青,刘奇伟.中美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8,(3).

[2]史静寰,赵可.从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管理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

[3]郭力.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