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盘县农业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六盘水市盘县农业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孔德平

贵州省盘县柏果镇农业服务中心孔德平

【摘要】从作为农用肥料、农村新型能源、饲料、工业原料、基料等方面介绍了六盘水市盘县山区农作物秸行秆综合利用技术,以期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贵州盘县;山区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128-01

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农业大县,以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主要农作物秸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已不再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造成了秸秆的大量过剩。而且,当地农民有焚烧秸秆的习惯,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做好农作物秸秆的就地转化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业问题之一。六盘水市盘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客观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大力研究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作为农用肥料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的有效方法,是创建高产农田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五大类,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目前,六盘水市盘县农业区秸秆还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6%以上。

二、作为农村新型能源

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1/2。秸秆在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消费方式亟需改变。目前我国秸秆能源化主要有直接作为农村生活燃料、秸秆气化、压块替代煤炭燃料以及秸秆发电等途径。目前,六盘水市盘县农业区利用秸秆高浓度发酵工艺制取沼气,已在很多乡镇分别建设了大量的秸秆沼气工程。随着全球石化能源日益紧张,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作为饲料

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极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我国对秸秆饲料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饲料工业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目前仅限于挖坑青贮以及小规模的氨化处理。因此,开发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是我国民族饲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对秸秆进行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但被公认的较好方法是秸秆氨化处理技术、秸秆热喷技术和秸秆颗粒化技术。六盘水市盘县现有的几家青贮秸秆饲料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六盘水市盘县畜牧业的发展。

四、作为工业原料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实践证明,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在六盘水市盘县集中了一批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糠醛和木糖醇的企业,为六盘水市盘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作为基料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在六盘水市盘县的柏果、盘江等乡镇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用玉米秸和小麦秸培育食用菌的产出率较低。

六、结语

综上所述,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秸秆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通过青贮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发展食用菌转化秸秆,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沼气和气化转化秸秆,有利于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抑制秸秆焚烧,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优化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六盘水市盘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这一重要资源,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3):44

2、刘宗仁、查养社,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5):38-39

3、扈向阳,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湖北农机化,2010(2):56

4、王殿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6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