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和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谈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和评价

赵彦丽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作业与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从课程内容来看,作业一般以课程章节后的习题为主,这些习题是针对知识的再现,在记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模仿或重复一些基础技能等,主要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学科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生活实际内容的融入,大多有比较确切的答案。从学生的角度看,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同和运用,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完成适当作业是学习的需要,作业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

1英语作业设计

1.1科学针对性。教学中教师要讲究“对症下药”,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作业布置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记忆、理解的一个教学反馈过程。作业要能够突出重点,讲究少而精。

1.2层次分明。学生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分层教学己经在教学领域里得到推广。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当实行分层次。例如,高一新生在还本开始正式上英语课前就可以做一次摸底测试。通过这次测试很容易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甚远。以两个平行班为例,两个班学生总人数126人,获得A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2.53%,获A的学生就占了总人数的14.28%然而仍有3.96%的学生的成绩很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在上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以供选择:抄写单词;同步练习册;完成练习册后写一篇英文个人介绍。这样既照顾了成绩差的同学,同时让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有展示个人水平的机会。

1.3新颖趣味性。“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根据自身教学、学生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作业布置也要进行创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不断进行创新:让学生改编课文,编成短句:准备课前一分钟演讲;自己录制磁带:自己创作英文报纸等等。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英语作业评价

2.1开放的评价原则。一是因人而异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作业要层次分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应该要体现“层次性”,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有的学生基础好,教师应要求这样的学生做作业时积极探索、努力思考,在作业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另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评价时要求就要与基础好的学生区分开,要求只能逐步提高,一次比一次上一个台阶。二是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评语是一种师生交流、沟通的方式。教师的评语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对此要加以肯定、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2.2开放的评价方式。①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作业的评价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评价,从中获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的信息。课外作业则可采用个体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时,要积极看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②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根据作业的总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评价。从作业中选择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作业中不断进步。优秀作业可张贴,也可在评价时用现代教育媒体———录音、投影等随即展现:还可以让优秀作业的主人介绍学习心得等等,使其他学生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提高作业质量。③自我评价的评价方式。自己对自己作业进行评价,不仅可看出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

2.3开放的评价方法。多用“A”,少用“C”只要学生的作业认真做,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批上一个“A”,并且写明为什么作业会得到“A”,学生也会因为有了动力获得了成功,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妙用简笔画,当学生的作业按时完成了,老师可画上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和一些美丽的小花:这极大的符合孩子们的心理,也贴近了师生间的感情。书是永远教不完的,教书的目的是为了教人做人;作业,同样是永远做不完的,正确巧妙处理学生的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恰当的作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赏识、鼓励、信任和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以往的“知识、能力、情感”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就要精心设计合理评价,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和艺术性,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既要真实地面对学生的差异性,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又要优化作业的结构与组合,重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及实际活动作业的结合,增加选择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探究,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积淀良好的底蕴。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宁晋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