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与道德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浅谈教学与道德建设

李加才让

李加才让(同仁县根顿群培中学青海同仁811300)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教师;朋友;学生;教学;思想道德

1.教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这个大家庭中,教育教学固然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教育体制、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掌握知识、健康成长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施展才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一个平台。但是,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建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却显得苍白无力,与教育教学不成正比,学生思想意识淡漠、道德行为不规范、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对社会、家庭与个人没有责任感,甚至各种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造成完全不能归咎于学校或者家庭或者社会。但作为教书育人的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存在,直面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2.当前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首先,纵观当今的各类学校,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教育仅仅局限在班级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的一系列约束学生的规章制度之中。说白了也只是由班主任的“宏观管理”和学生的“自觉性”去落实。其次,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学思路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学校的不断发展,必须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去进行,而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建设提高显然没有形成一种教育教学相统一的、和谐的、紧密的教育体系。试想,一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上一辈,其在家接受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师生比”至少为二比一,而一个学生在校的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其“师生比”一般为一比四十至五十(一个班主任与他的学生们)。再从时间上来分析,以一天12小时计算,孩子在家的时间不足5个小时,而在校时间7至8小时(小学生约6小时时,大学生、中学生约8小时多)。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来看,学生在校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而一个学生在校的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师生比”却远远小于家庭思想教育的“师生比”。面对此类不相适应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我们又有如何加强与改进?

3.教师既是课堂中的典范,又是生活中的朋友

3.1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师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和关爱的态度去影响教育学生,以身施教,为人师表。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将教育教学这一工作理解为“课堂中的典范、生活中的朋友”。严格而灵活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会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较为浓厚的环境。在课堂上你是有知识的榜样、有思想修养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毫不遗漏的展现在渴望求知、学着做人、懵懂成长的学生面前,教师的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根据教师这得天独厚与学生面对之便利条件,教师不仅仅以教授知识为中心,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古人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3.2朋友式的去关爱学生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宽松、祥和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就大学生而言,虽然他(她)们是大学生,也不像中小学学生那样幼稚、天真。但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与生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此需要教师的关心,甚至来充当他们的长辈,在诸多方面给予帮助、引导。如果教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当然,在学生中大多数同学有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在学习中表现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思想认识不够端正。认为考上了大学便可高枕无忧,学与不学、学好学坏最终还得毕业;有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上网现象,进而影响正常上课;有些学生存在思想不健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进而影响正常上课。那么,教师应如何面对?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随时随地给学生作榜样。以朋友的身份主动访谈。在交流过程中不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以“似乎从未发生过”的态度去问这问那,问寒问暖。然后根据访谈次数和交谈气氛的融洽逐步引向主题,进行交谈、引导、教育。想方设法谈论网络游戏的“空虚性”、“伤害性”以及在经济上、时间上的“浪费性”,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自觉的回到教室。拿起课本安心学习。

3.3保持良好的势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以扎实的入学教育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式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寻找与激发学习兴趣的“支撑点”,培养优秀学生在班级中的带头作用,加强与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以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带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和谐、主动的学习氛围。

3.4与后进生、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进行交谈,以关爱的态度去进行引导。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面对他们,了解他(她)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广泛地接触,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自觉性、上进性,从而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有所迈进。

总之,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要对事业有执着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学生随时都在学习模仿、评价老师,小到语言说话,衣着头饰,大到思想观念、性格气质。我认为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基石与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