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

赖群

赖群(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77011)

【摘要】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6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2年3个月,最短6个月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有满意疗效。

【关键词】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26-01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骨伤病,常涉及关节面,此骨折后遗症较多,为了减轻手术痛苦及其后遗症,我科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06月利用C型臂透视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其中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6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5天。手术前根据X线片决定进针方向及粗细,一般选用2~3mm克氏针治疗非严重粉碎性的跟骨骨折。

1.1手术方法对局部肿胀较轻、皮肤条件较好者,争取伤后4h内急诊手术;对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者,择期手术,入院后给予抬高患肢及抗炎、消肿药物治疗,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一般用腰麻,使用气压止血带。一般患者向健侧卧位,从跟骨结节下2cm作入路,在C形臂透视下根据骨折方向不同克氏针走向不同,利用克氏针的撬拨使骨折对位对线基本达到解剖位置,然后再用克氏针固定跟骨,将跟骨与跗骨或跟骨与距骨固定在一起比较稳定。复位后足弓必须达到解剖度数。单纯克氏针固定欠牢固,可以用石膏管型固定提高稳定性,一般固定8周。

1.2术后处理抬高患肢___________,预防性抗炎3天,并给予消肿对症治疗。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足趾,预防静脉血栓形成。8周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可以拆除石膏管型,拔除克氏针,开始轻度负重活动关节,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一般在3个月以上。

2结果术后8周复查X线片,可以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逐渐负重活动。活动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患肢水肿,经随访骨折完全愈合后水肿消失,足的外形无异常,走路正常,穿鞋正常,无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

3讨论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跟骨后端为足弓的着力点之一。跟骨与距骨形成距跟关节。跟骨的载距突与距骨接触,支持距骨头并承担体重。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后关节突连接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正常时约40°。

跟骨结节与第一跖骨头和第五骨跖骨头形成足的三点负重。若跟骨骨折塌陷使足底三点负重关系发生变化,影响行走步态及足的弹性。

此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特点(1)可操作性强;(2)手术时间短;(3)手术损伤小,恢复快;(4)手术并发症少;(5)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6)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后无需二次手术;(7)手术成功率高。

手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手术前仔细分析X线片,根据骨折类型设计手术复位及固定方案;(2)选取正确进针部位:若进针部位及方向不正确,则造成骨折复位不满意或骨折固定不牢靠;(3)在复位和固定时不要只看足弓角度及骨折侧复位情况,避免造成内外翻畸形;(4)在复位时一定要达到复位标准后再固定,避免造成畸形愈合日后影响功能;(5)手术后要有可靠的外固定来维持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2]。

参考文献[1]刘植珊,刘树清.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06-811.[2]王学磊,孙其志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