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医院产科医护人员配置现状调查

/ 1

荆州市医院产科医护人员配置现状调查

别远秀陈光虎丰晓霞王庆

别远秀陈光虎丰晓霞王庆(荆州市妇幼保健院434020)

荆州市六县两区总人口约658万,其中育龄妇女约174万,每年活产数约5.4万。为了解产科医护人员配置状况,2011年对全市开展产科的各级医院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1年6月-10月对全市开展产科的各级医院进行调查。

1.2方法:由市妇幼保健院制订《荆州市医院产科条件》调查表,对开展产科的城区三甲、二甲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从工作量、人员技术档案、产科装备、急救措施、制度、常规等方面进行调查[1]。

1.3统计分析: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产科的床位分布和接待分娩情况

荆州市各级开展产科的医院共111家,产科床位1554张,产科人员1177人,承担接产分娩数42549人;占全市活产数(54148人)的78.58%,剖宫产26101人,剖宫产率61.34%。年接产量小于50人次的单位占16.2%,50-100人次的单位占14.4%,101-200人次的单位20.8%,200-300人次的11.7%,300-500人次的17.1%,501-1000人次的7.2%,1001-1500人次的7.2%,1500人次以上的5.4%。年接产量最多的达2222人次,最少的2人次。不同级别医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区域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2。

表1开展产科的医院级别和服务能力比较分析(Mean±Std.)

表2开展产科的医院区域分布和服务能力比较分析(Mean)

2.2产科人员的配置情况

1177人中,其中执业医师574人,高:中:初级为66:253:255,执业护士623人,高:中:初级为29:257:337。产科主任的学历硕士:学士:大专:中专为2:14:72:23,其职称正高:副高:中:初级为12:9:63:27;配置2--5位产科人员的单位占34.2%,6-15人的的单位占47.8%,16人以上的单位仅占18.0%。不同级别医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区域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4。

表3不同医院级别产科医护人员配置比较Mean±Std.(Sum)

表4不同区域产科医护人员配置比较Mean(Sum)

3、讨论

从总体来看,荆州市育龄妇女约174万,活产数54148人,产科床位1554张,产科人员1177人,承担接产分娩数42549人,基本能够满足我市社会需求。但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产科服务机构数量太多,人员及设备分散。导致有的产科由于接产量的不饱合,年接产量最少的2人次,小于50人次的单位占16.2%,50-100人次的单位占14.4%,101-200人次的单位20.8%,200-300人次的11.7%,累计达73.1%,最多的达2222人次。不同级别医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三甲和妇幼保健院处于饱和状态,大多数二甲医院和卫生院使之无论从设备和技术而言都处于低水平运作,使得这些医院产科的技术水平提高、设备添置都处于不良循环,生存发展困难,更潜伏着产科不安全因素。因此,建议根据当地幅员、经济、文化、交通等因素,对现有产科机构进行调整。集中资金、集中人力办好二甲医院产科,规划建立一批设备完善、质量较高的区域性卫生院级别的产科中心,充分发挥有限资源最佳效益。[2]对有些卫生院产科设备缺乏、技术水平不高实行淘汰竞争制度,可以适度给予关闭,让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开展具体产前保健和孕产妇转运服务,为孕产妇提供方便、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做到服务的连续性和内容的综合性。

从人员配置来看,配置2-5位产科人员的单位占34.2%,6-15人的的单位占47.8%,16人以上的单位仅占18.0%。不同级别医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医生集中在三甲和妇幼,二甲显得薄弱,83家卫生院高级医生仅14人,平均每家0.17人,中级医生平均每家1.51人。从学科带头人的学历来看,产科主任的学历硕士:学士:大专:中专为2:14:72:23,其职称正高:副高:中:初级为12:9:63:27;调查中还发现卫生院产科由于工作量的不饱和,普遍存在混岗现象,缺乏正规专业知识培训、技术水平欠缺、急救设备不全等直接影响高危妊娠的筛选和综合抢救能力。显然和妇幼保健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基层产科建设政策的倾斜和资源的投入,培养基层适用人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产科保健质量,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4&378.

[2]陈文秋,李力立.成都市基层医院产科现状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6(2):107.

[3]祝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中国医药导报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