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徐小英叶素娟范秦台

徐小英叶素娟范秦台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使术后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方法对188例择期手术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围复苏期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188例患者在复苏期间,11例患者出现躁动,8例患者出现舌根后坠,8例患者出现呕吐,3例患者出现喉痉挛,2例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结论围复苏期对全麻术后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复苏期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35-02

在进行胸腔内手术的过程中,为获得平静的手术术野,常需要采用单侧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有2个管腔,将其用于胸外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目的,其良好的气密性和液密性能有效地防止分泌物相互流布,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避免分泌物阻塞健侧支气管和肺,便于控制通气和手术操作。双腔支气管导管有效管腔小,不仅气道阻力大,且双腔管材质较硬、插入深度深,吸痰及拔管时容易引起强烈反应,导致剧烈呛咳、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躁动等并发症,故在麻醉复苏期间护理方面有许多特殊要求,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8月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后保留双腔气管导管进入复苏室的患者188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5岁,男106例,女82例,其中肺大疱切除27例,肺叶切除88例,纵膈肿物切除35例,食道癌根治术20例,剖胸探查12例,全肺切除术6例,观察在复苏室内复苏过程,18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安全送往病房。3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或自主呼吸未恢复,或因循环不稳定而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2复苏期间护理要点

入科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复苏室护理人员进行交班,包括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情况、生命体症、瞳孔、术前意识状况、手术切口情况、各种引流管、皮肤、影像资料等;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检查气管插管深度;检查气囊的压力是否合适,调节呼吸机参数并予以接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恢复双肺通气后的氧合情况;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保持患者安静,做好心理护理;约束双上肢,拉起床栏保护,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当患者烦躁不安时,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保持各导管的通畅及观察其性状、量和颜色。做好保暖,调节复苏室的温度24-26℃,及时加盖棉被,必要时使用暖风机。

2.1气管插管导管位置的检查并确定

检查并确定气管插管是否在位,气管插管导管未退到总支气管内插管深度距门齿28-30cm,气管插管导管退到总支气管内插管深度距门齿22-24cm,护理人员应记录和标明插管顶端至门齿的距离,固定妥当,以便尽早发现导管移位或脱出,正常情况下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插管过深使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则出现对侧肺不通气,甚至肺不张,对侧呼吸音消失,插管过浅则易脱出。

2.2呼吸机的监护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调节潮气量7-8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吸呼比1:2.0,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观察潮气量、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及气道压力值,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值35-45mmHg,并定时检测2个气囊的压力。

2.3生命体征和病情的观察

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注意打开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和心率声音,以便在没有直接监护的情况下及时听到监护声音的变化,复苏室护理人员每15分钟记录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注意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患者处于半苏醒期,手术切口疼痛的刺激,会使血压升高,要密切观察并及时通知医生,判断是否由疼痛引起,查找原因并做适当处理。观察呼吸的次数、血氧饱和度,由于麻醉气体,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的影响,会使呼吸肌力度变弱,呼吸强度减弱,呼吸次数减慢,但应维持在12-16次/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1]。若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95%以上,应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口唇、甲床颜色、面色是否正常,呼吸机管道是否通畅,呼吸模式是否合理,通知医生及时纠正。

2.4气管插管拔除前的护理

2.4.1适当的约束

安置舒适体位,约束适当,避免意外损伤。拔除气管导管前,应在骨隆突处衬以衬垫安置约束带适当约束,上肢不可过度外展,适当约束,防止坠床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使用约束带时肢体置于功能位,注意观察四肢血液循环情况,确保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甚至坏死,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患者麻醉清醒拔管后,及时撤除约束带,取半卧位,以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2.4.2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拔管过程及如何配合,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促进医患之间配合从而更加有利于拔管[2]。气管插管是在患者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在停用麻醉药的复苏过程中,清醒后看到陌生的环境,口腔内有气管插管,双手被约束,不能用语言表达,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有时甚至自行拔管,造成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应及时到患者身边,注意说话的语调,用高声亲切的语气,刺激患者的听觉,给予安慰和鼓励,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用关切的目光注视患者,耐心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现在是在复苏,请患者保持安静,重点解释气管导管的作用,手术切口会让患者感到疼痛不适,为安全起见双手需要进行约束,以及配合气管拔管时的方法,待患者完全清醒,呼吸功能恢复后,会拔除气管导管,解除约束,请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取得患者信任,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及安全感。

2.4.3吸痰

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分别使用两根吸痰管,两瓶生理盐水,并予以做好标记“左侧、右侧”。肺部感染的患者,必须避免交叉感染,吸引用的生理盐水必须一侧气道一瓶,及时更换无菌手套。选择原装配套的一次性吸痰管,先吸净支气管导管末端痰液、再吸净总支气管痰液,最后更换12号普通吸痰管吸净口腔分泌物,尤其是拔管前更应该吸净气管导管末端痰液,再行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吸痰操作至关重要。吸痰过程中观察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当痰液呈粉红色泡沫痰时,要警惕是否有肺水肿的发生。吸痰后仍需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气道阻力情况。

2.5拔管指征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自主呼吸恢复,通气良好,潮气量达8ml/kg,SaO2稳定于95%以上,面色无紫绀,血气结果正常,当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四肢肌力恢复,建议拔管。

2.6气管导管拔管时的护理

鼓励患者平静呼吸,放松,切忌屏气,挣扎。拔管前嘱患者头偏向一侧,深吸气后屏气,先抽尽支气管气囊中气体,再抽尽总气管气囊中气体,快速向后、向下呈弧度拔出气管导管,并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

2.7气管导管拔管后的护理

2.7.1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患者取半坐卧位,解除约束,有利于胸廓的自由扩张和有力引流,鼓励患者深呼吸,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强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帮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保持健侧卧位,防止患侧肺受压。

2.7.2拔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7.2.1舌后坠[3]患者呼吸出现鼾声,舌根堵塞气道。护理人员双手托起患者下颌关节,或者放置口咽通气道,患者头偏向一侧,头后仰呈过伸位,同时大声唤醒患者,可立即缓解舌根后坠。

2.7.2.2呕吐患者出现呕吐时,护理人员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口咽部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反流误吸引起窒息,遵医嘱适当给予止吐药。

2.7.2.3躁动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安抚工作,查找原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镇静药物,并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2.7.2.4喉痉挛轻者护理人员可双手托起患者下颌关节,加压面罩辅助呼吸,遵医嘱给予激素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重者护理人员则做好重新插管的用药及用物准备,配合麻醉医生重新插管。

3小结

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复苏期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保护性反射低下,故潜在危险性并不低,因此,对患者需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插管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动脉血氧情况等,减少或杜绝低氧或高碳酸血症的发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复苏期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莹,熊卫芳,邵华,等.肌松剂配合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护理2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3.

[2]杨青.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的拔管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82-2083.

[3]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