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陈恳

(大英县卓筒井镇小学校大英629300)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职责是教。教什么?教知识、教学习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习的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定势中转化过来,迅速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去阅读课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某些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知识体验的阵地。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与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的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层面上讲,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传统学习习惯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这里的“听”,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坐姿端正,发言要举手,不插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体验新知识生成的过程,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倾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比较的积累的过程。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通过“还有别的办法吗?”“还可以怎么想?”“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3、培养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具体操作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三、培养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复习和作业习惯。“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还能有效的防止遗忘,同时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深度。作业是对本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和超前学,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

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二,加强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将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六、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标准明确、具体,便于对照评价。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

总之,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