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胡艳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出院后恢复基本的社会功能。结论对患者在抑郁症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干预尤为重要。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自杀行为的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使人们心理压力普遍增加,抑郁症患者数量增多。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的关系更为密切。据报道在最近六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者,其抑郁发作的危险性增加六倍,自杀率增高七倍。患者感到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兴趣丧失,对未来感到无望,各种悲观绝望的念头常使患者产生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因此,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更要确保患者的安全。现结合自己的临床护理实践,谈谈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与(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4岁,病程20天~12个月。排除脑器质性,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临床治愈32例,好转8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抑郁症患者悲观消沉的抑郁情绪可导致消极的观念和行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在照顾患者时,要具备温和接受的态度,要有耐心和信心。与患者交谈时,要用亲切的目光,鼓励患者说出最担心什么,最关心的心理问题,不要过分认同患者的悲观感受,避免强化患者的抑郁情绪。交谈中,应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激励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抑郁症患者不仅个性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在认知上也存在偏差,对自己或外界事物不自觉地持否定的看法,常常消极的看待自我,环境和未来,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认知方面的问题,协助患者回顾自身的优点.长处.成就等,增加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正向认识,鼓励患者接受乐观的信息,从负性情绪中摆脱出来,建立自信心。

2.2安全护理入院时做好患者的安全检查,患者更衣,危险物品禁止带入病房。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将患者安置在设施安全,光线明亮,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中。墙壁的颜色以明快为主,避免单独居住,将患者置于工作人员视线内,重者24小时专人陪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异常的言行,以便早期发现自杀先兆。在交接班或夜间工作人员较少时,应加强巡视。发药时加强看护,仔细检查,严防患者藏药,蓄积数次顿服自杀。做好病区安全管理工作,

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撤除所有危险物品。

2.3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时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行为。抗抑郁药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作用的主要机理,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患者若出现口干,便秘时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加活动量,若出现头晕,心动过速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作用远远大于副作用,鼓励患者配合医生,坚持治疗,达到预期的疗效。对恢复期的患者,应明确告知维持用药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重要性。

2.4做好生活护理.改善睡眠抑郁症患者常无力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注重外表及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鼓励和支持患者自理。对于睡眠差的患者,白天可进行多次短暂的活动,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合的娱乐方式,入睡前喝热牛奶,洗热水澡等协助入睡,必要时予以助眠药物。清晨应加强巡视,因为清晨是抑郁症患者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刻,需严防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对早醒者应予以安抚,使其延长睡眠时间。

2.5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护理人员除了应积极主动的接触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之外,还应每天组织病人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绘画,手工,唱歌,跳舞,游戏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转移对病态情绪的注意力,从而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乐趣,增进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

2.6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家属对患者的疾病有所了解,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积极.关心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定期来院复查,并保持愉快的心境,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倾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参加有趣的活动,例如书法.下棋.读书看报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广交良友,避免孤独感。通过自我调养,达到全面康复。

3小结

护理人员要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真诚的心去帮助和照顾每一位患者,做好疾病知识,药物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常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控制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传芳.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魏玉蓉.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4(6):545

[4]周郁秋.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