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措施

薛容

成都市西区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36

【摘要】目的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情,分析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有74例,采用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7例。其中,在对照组的处理中,施行极为简单的、突出性不强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综合考虑了患儿的实际情况。以1年内再次发作住院为基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情况都比较好,相对的,对照组的情况则较差一些,且二者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可对比。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的、能实际考虑患儿病情的护理方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其对应的发病情况,减少其再次住院的次数。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措施

支气管哮喘,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其病因、病例复杂,但常与患儿所处的环境、自身基因、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相关,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方式,但其病情只能部分缓解,疗效并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本文的研究中,分析了护理干预在该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而得出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其病情康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有74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患者3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7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21例,女性有16例,年龄:1~11岁,其平均年龄为(5.32±1.31)岁,对应的,在观察组患儿中,男有25例,女12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73±0.97)岁。在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两组患儿差异较小,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即,可对比。

1.2方法

为体现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在对照组的处理中,施行极为简单的、突出性不强的护理方式,如过敏源的隔离、患儿用药情况、呼吸道的洁净、雾化措施保障、生命体征观察以及异常情况上报等。而观察组除上述处理外,还综合考虑了患儿的实际情况,具体如下:1)病情护理,首先,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血气、药物治疗效果、过敏反应等,当患儿病情严重时,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其态度要温和、面带微笑、言语要积极,要能充分肯定患儿的情绪,以故事、动漫、儿歌等方式走进患儿的心里,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为取得患儿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做到其操作过程规范合理、动作轻柔、娴熟有力。在治疗过程中,为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可辅以轻柔的音乐、动漫、抚摸等。此外,还应将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及时告知家属,并时刻注意患儿情绪。3)病房护理,患儿的病房除确保基本的整洁外,还应注意其温湿度的适宜性、居住的舒适度,同时,病房内的摆设不宜太夸张,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花草以及猫、狗、鸟等动物。4)吸氧护理,当患儿病情较严重时,常易出现低氧血症,此时,可为患儿设置面罩吸氧方式,但其流量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4L/min即可。5)雾化护理,首先,应确保患者体位的舒适性;其次,在雾化方式的选择上,年龄偏小的患儿可采用面罩方式,而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采用喷嘴的方式,一般以4~5岁为准;再次,在药物吸入方式的选择上,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应做好患儿由深到浅的吸气工作,而年龄较小者可直接采用常规的正常呼吸方式。6)抢救护理,除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外,还应做好哮喘情况的监测工作,当出现呼吸停止、心力衰竭、持续哮喘等症状时,要做好的对应抢救工作。7)饮食护理,患儿的饮食应尽量以清淡易吸收为主,切忌暴饮暴食。饮食应注重营养搭配,蛋白质(鱼、肉)应多食,而海鲜类食物则尽量少食。此外,新鲜的蔬菜水果也应多食用。

1.3评价标准

以1年内再次发作住院为基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其中痊愈表示1年内为未再次发作,有效表示1年内再次发作的次数相较以往,减少了30%以上,无效表示患儿的治疗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出现了病情加剧的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的处理方面,采用了SPSS21.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了率(%)来进行表示,并用来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则采用来表示,其检验采用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则表示为。

2结果

2.1治疗情况

结合1年内再次发作及住院的次数,分析了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其中在病情再次发作方面,观察组出现的次数有(3.9±0.8)次,而对照组则为(5.7±1.2)次,对比来看,其,,差异明显。而在住院次数方面,观察组有(1.2±0.7)次,而对照组则为(3.1±0.9)次,对比起来,,,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

2.1有效率情况

在每组37例患者中,观察组出现痊愈的有13(35.14%),有效的有22(59.46%)无效的有2(5.40%),其总有效率为35(94.6%)。相对的,对照组出现痊愈的有3(8.10%),有效的有17(45.95%)无效的有17(45.95%),其总有效率为20(54.05%)。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可对比。

3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以1年内再次发作、住院为基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其结果显示,在上述两方面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情况都比较好,相对的,对照组的情况则较差一些,且二者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可对比。

综上,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的、能实际考虑患儿病情的护理方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其对应的发病情况,减少其再次住院的次数。

参考文献:

[1]何林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149,205.

[2]单彩霞.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469-470.

[3]边瑞军,杨晓莹.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91-392.